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作者:宋之問 朝代:唐代
-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原文:
- 抱琴登絕壑,伐木溯清川。路極意謂盡,勢回趣轉綿。
人遠草木秀,山深云景鮮。余負海嶠情,自昔微尚然。
彌曠十馀載,今來宛仍前。未窺仙源極,獨進野人船。
時攀乳竇憩,屢薄天窗眠。夜弦響松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謝區(qū)中緣。碧潭可遺老,丹砂堪學仙。
莫使馳光暮,空令歸鶴憐。
-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拼音解讀:
- bào qín dēng jué hè ,fá mù sù qīng chuān 。lù jí yì wèi jìn ,shì huí qù zhuǎn mián 。
rén yuǎn cǎo mù xiù ,shān shēn yún jǐng xiān 。yú fù hǎi qiáo qíng ,zì xī wēi shàng rán 。
mí kuàng shí yú zǎi ,jīn lái wǎn réng qián 。wèi kuī xiān yuán jí ,dú jìn yě rén chuán 。
shí pān rǔ dòu qì ,lǚ báo tiān chuāng mián 。yè xián xiǎng sōng yuè ,cháo jí nòng tái quán 。
yīn míng xiàng wài lǐ ,yǒng xiè qū zhōng yuán 。bì tán kě yí lǎo ,dān shā kān xué xiān 。
mò shǐ chí guāng mù ,kōng lìng guī hè liá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宋之問
宋之問(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令文,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著名詩人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媚附于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后張易之被殺,中宗復位,于神龍元年(705)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新唐書》記載他匿居友人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故太平公主甚恨之。當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fā)他知貢舉時受賄,便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頗自力為政」,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而《新唐書》則說:「賜死桂州。」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chuàng)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問的詩詞
-
- 過蠻洞
- 送趙司馬赴蜀州
-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詩)
- 寒食江州滿塘驛
- 始安秋日
- 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
-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遙樓
- 牛女(一作沈佺期詩)
- 明河篇
- 駕出長安(一作王昌齡詩)
唐代詩詞推薦
-
- 天池晚棹
- 奉和鄭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賜篇詠
- 詠小山
- 窮冬曲江閑步
- 途中感秋
- 寄普州賈司倉島
- 九日遇雨二首
- 漁具詩。釣車
- 賦得春風扇微和
- 病憶
-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原文,入崖口五渡寄李適翻譯,入崖口五渡寄李適賞析,入崖口五渡寄李適閱讀答案,出自宋之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