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陽峴山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登襄陽峴山原文:
-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漢水波。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巖阿。
- 登襄陽峴山拼音解讀:
- xī nián jí pān jiàn ,zhēng mǎ fù lái guò 。xìn ruò shān chuān jiù ,shuí rú suì yuè hé 。
shǔ xiàng yín ān zài ,yáng gōng jié yǐ mó 。lìng tú yóu jì mò ,jiā huì yì cuō tuó 。
wǎn wǎn fán chéng àn ,yōu yōu hàn shuǐ bō 。wēi yǐ chūn rì yuǎn ,gǎn jì kè qíng duō 。
dì běn yuán lín xiù ,cháo lái yān jǐng hé 。tóng xīn bú tóng shǎng ,liú tàn cǐ yán ā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羨遂賦以詩
- 登荊州城樓
- 賦得自君之出矣
- 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
- 在郡秋懷二首
- 南還以詩代書贈京師舊僚
- 登古陽云臺
- 西江夜行
- 南陽道中作
- 賦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
唐代詩詞推薦
-
- 秋過相思寺
- 將赴京留贈僧院
- 定鼎門
- 題應圣觀(觀即李林甫舊宅)
- 和睦州盧中丞題茅堂十韻
- 雜曲歌辭。水鼓子
- 逢江客問南中故人因以詩寄
- 再還宜豐寺
- 蜀葵
- 問鶴
- 登襄陽峴山原文,登襄陽峴山翻譯,登襄陽峴山賞析,登襄陽峴山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