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公游石窟山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與生公游石窟山原文:
- 探秘孰云遠,忘懷復爾同。日尋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躋險構靈室,詭制非人功。潛洞黝無底,殊庭忽似夢。
豈如武安鑿,自若茅山通。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愜衷。
猶希咽玉液,從此升云空。咄咄共攜手,泠然且馭風。
- 與生公游石窟山拼音解讀:
- tàn mì shú yún yuǎn ,wàng huái fù ěr tóng 。rì xún gāo shēn yì ,wǎn shì shén xiān zhōng 。
jī xiǎn gòu líng shì ,guǐ zhì fēi rén gōng 。qián dòng yǒu wú dǐ ,shū tíng hū sì mèng 。
qǐ rú wǔ ān záo ,zì ruò máo shān tōng 。zào wù liáng yǒu jì ,xī yóu nǎi qiè zhōng 。
yóu xī yān yù yè ,cóng cǐ shēng yún kōng 。duō duō gòng xié shǒu ,líng rán qiě yù fē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道逢北使題贈京邑親知
- 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 初發曲江溪中
- 贈澧陽韋明府
- 和吏部李侍郎見示秋夜望月憶諸侍郎之什…因命仆繼作
- 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
-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
- 三月三日登龍山
- 初發道中贈王司馬兼寄諸公
- 和許給事中直夜簡諸公
唐代詩詞推薦
-
- 唐樂府十首。送征夫
- 巴州寒食晚眺
- 馴犀-感為政之難終也
- 贈賓貢
- 張徐州席送岑秀才
- 秋末寄張侍郎
- 酬樂天寄生衣
- 棋
-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
- 李員外寄紙筆(李伯康也,郴州刺史)
- 與生公游石窟山原文,與生公游石窟山翻譯,與生公游石窟山賞析,與生公游石窟山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