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公尋幽居處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與生公尋幽居處原文:
- 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及此云山去,窅然巖徑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清諧欣有得,幽閑欻盈抱。
我本玉階侍,偶訪金仙道。茲焉求卜筑,所過皆神造。
歲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種緣嶺竹,豈植臨潭草。
即途可淹留,隨日成黼藻。期為靜者說,曾是終焉保。
今為簡書畏,只令歸思浩。
- 與生公尋幽居處拼音解讀:
- tóng fāng jiǔ yàn sú ,xiàng yǔ shì xiá tǎo 。jí cǐ yún shān qù ,yǎo rán yán jìng hǎo 。
yí rù wǔ líng yuán ,rú féng hàn yīn lǎo 。qīng xié xīn yǒu dé ,yōu xián xū yíng bào 。
wǒ běn yù jiē shì ,ǒu fǎng jīn xiān dào 。zī yān qiú bo zhù ,suǒ guò jiē shén zào 。
suì wǎn lín shǐ fū ,rì yàn yá fāng gǎo 。bú zhǒng yuán lǐng zhú ,qǐ zhí lín tán cǎo 。
jí tú kě yān liú ,suí rì chéng fǔ zǎo 。qī wéi jìng zhě shuō ,céng shì zhōng yān bǎo 。
jīn wéi jiǎn shū wèi ,zhī lìng guī sī hào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
- 敕賜寧王池宴
- 南陽道中作
- 湞陽峽
- 晨坐齋中偶而成詠
- 晚霽登王六東閣
- 赴使瀧峽
- 奉和圣制經函谷關作
- 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
- 感遇(孤鴻海上來)
唐代詩詞推薦
-
- 春雨早雷
- 題書齋
- 觀漢水
- 洞庭隱
- 試新服裁制初成三首
- 鳶奪巢
- 清明日
- 大酺
- 寄崔二十六立之
- 題湖南岳麓寺
- 與生公尋幽居處原文,與生公尋幽居處翻譯,與生公尋幽居處賞析,與生公尋幽居處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