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原文:
-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課最力已陳,賞延恩復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首路回竹符,分鑣揚木鐸。
戒程有攸往,詔餞無淹泊。昭晰動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茲念,克終期所托。行矣當自強,春耕庶秋獲。
-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拼音解讀:
- sān nián yī shàng jì ,wàn guó qū hé luò 。kè zuì lì yǐ chén ,shǎng yán ēn fù bó 。
chuí yī shēn gòng lǐ ,gǎi sè qí xián ruò 。shǒu lù huí zhú fú ,fèn biāo yáng mù duó 。
jiè chéng yǒu yōu wǎng ,zhào jiàn wú yān bó 。zhāo xī dòng tiān wén ,yīn qín zài rén mò 。
chí jiǔ wàng zī niàn ,kè zhōng qī suǒ tuō 。háng yǐ dāng zì qiáng ,chūn gēng shù qiū huò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入廬山仰望瀑布水
- 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 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
- 和裴侍中承恩拜掃旋轡途中有懷…官僚鄉國親故(后缺)
- 通化門外送別
-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
- 敘懷二首
- 耒陽溪夜行
- 感遇十二首·其四
- 歸燕詩(海燕雖微眇)
唐代詩詞推薦
-
-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 埇橋舊業
- 贈裴思謙(一作裴思謙詩)
- 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 山中對雪有作
- 題崔處士山居
- 又酬次韻
- 上巳日
- 晦日任橋池亭
- 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己
-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原文,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翻譯,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賞析,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