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燭龍齋祭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原文:
- 上帝臨下,鑒亦有光。孰云陰騭,惟圣克彰。六月徂暑,
四郊愆陽。我后其勤,告于壇場。精意允溢,群靈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時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燭龍煌煌,
明宗報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拼音解讀:
- shàng dì lín xià ,jiàn yì yǒu guāng 。shú yún yīn zhì ,wéi shèng kè zhāng 。liù yuè cú shǔ ,
sì jiāo qiān yáng 。wǒ hòu qí qín ,gào yú tán chǎng 。jīng yì yǔn yì ,qún líng gǔ wǔ 。
wèi xī cháo yún ,pèi rán shí yǔ 。yǔ wǒ yuán tián ,yì jì yǒu nián 。zhú lóng huáng huáng ,
míng zōng bào sì 。yú yǐ zhù zhī ,tiān rén dì zǐ 。wén shī yǒu xùn ,guó fēng zī shǐ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和姚令公從幸溫湯喜雪
- 東湖臨泛餞王司馬
- 送蘇主簿赴偃師
- 自湘水南行
- 送竇校書見餞得云中辨江樹
- 將至岳陽有懷趙二
- 初入湘中有喜
- 答陳拾遺贈竹簪
- 西江夜行
- 晨出郡舍林下
唐代詩詞推薦
-
- 南昌灘
-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仙字
- 宿馮翊夜雨贈主人
- 又戲答絕句(來句云不是道公狂不得,恨公逢我不教狂)
- 登郡樓書事
- 寄酬朱大后亭夜坐留別
- 將之荊州南與張伯剛馬惣鐘陵夜別
- 濮中言懷
- 閑出
- 經九華費征君墓
-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原文,奉和圣制燭龍齋祭翻譯,奉和圣制燭龍齋祭賞析,奉和圣制燭龍齋祭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