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出自唐朝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 原文賞析:
-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1]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2]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3][4][5]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拼音解讀:
-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fèng huáng yóu ,fèng qù tái kōng jiāng zì liú 。[1]
wú gōng huā cǎo mái yōu jìng ,jìn dài yī guàn chéng gǔ qiū 。[2]
sān shān bàn luò qīng tiān wài ,èr shuǐ zhōng fèn bái lù zhōu 。[3][4][5]
zǒng wéi fú yún néng bì rì ,zhǎng ān bú jiàn shǐ rén chóu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息。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詳情
相關賞析
-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集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詳情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開頭兩句李白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落墨,用以表達對時空變幻的感慨。“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暢順;雖然十四個字中連…詳情
作者介紹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詳情
李白的詩詞
-
- 相和歌辭。鳳吹笙曲
- 客中行(不知何處是他鄉)
-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 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
- 流夜郎贈辛判官
- 留別西河劉少府
- 秋夕旅懷
- 望廬山瀑布
- 贈張相鎬二首(時逃難在宿松山作。蕭士赟云下八首偽)
唐朝名人推薦
-
- 李益
- 于武陵
- 王駕
- 司空曙
- 邵謁
- 皇甫冉
- 唐溫如
- 李朝威
- 張敬忠
- 溫庭筠
- 登金陵鳳凰臺原文,登金陵鳳凰臺翻譯,登金陵鳳凰臺賞析,登金陵鳳凰臺閱讀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