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出自唐朝李白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 原文賞析:
-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 拼音解讀:
- jiāng chéng rú huà lǐ ,shān wǎn wàng qíng kōng 。(shān wǎn yī zuò :xiǎo )
liǎng shuǐ jiá míng jìng ,shuāng qiáo luò cǎi hóng 。
rén yān hán jú yòu ,qiū sè lǎo wú tóng 。
shuí niàn běi lóu shàng ,lín fēng huái xiè gō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江上兩座橋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煙之中;秋色蒼?!?a href="http://www.pinswag.com/wenzhang/7086.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相關賞析
-
此詩創作時間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被賜金放還,棄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處于失意之中,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3年(…詳情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代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于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鳥去鳥…詳情
作者介紹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詳情
李白的詩詞
-
- 江南春懷
-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 古風(鄭客西入關)
- 金陵望漢江
-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
- 題情深樹,寄象公
- 湖邊采蓮婦
-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一作翁)
- 峨眉山月歌
-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唐朝名人推薦
-
- 李景儉
- 元稹
- 李朝威
- 劉昫
- 張旭
- 暢當
- 朱景玄
- 崔曙
- 蔡瑰
- 包賀
-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原文,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翻譯,秋登宣城謝脁北樓賞析,秋登宣城謝脁北樓閱讀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