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出自清朝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原文賞析: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拼音解讀:
-
shǎo nián bú shí chóu zī wèi ,ài shàng céng lóu 。ài shàng céng lóu 。wéi fù xīn cí qiáng shuō chóu 。
ér jīn shí jìn chóu zī wèi ,yù shuō hái xiū 。yù shuō hái xiū 。què dào tiān liáng hǎo gè qiū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歡登上高樓,喜歡登上高樓,為寫一首新詞沒有愁苦而硬要說愁 ?,F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最終沒有說,想說卻最終沒有說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詳情
相關賞析
-
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詳情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上片寫少年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詳情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詳情
作者介紹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遷倉部郎官,出為江西提點刑獄,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詳情
辛棄疾的詩詞
-
- 最高樓(用韻答晉臣敷文)
- 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
- 賀新郎(再用前韻)
-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 定風波·暮春漫興
-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水調歌頭(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遺去歌者。末□及之)
- 蝶戀花(用趙文鼎提舉送李正這提刑韻送趙元英)
清朝名人推薦
-
- 張景祁
- 石象之
- 吳藻
- 蔣士銓
- 尤侗
- 劉若蕙
- 王鵬運
- 姚燮
- 尹煥
- 陳恭尹
-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賞析,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閱讀答案,出自辛棄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