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列傳·卷五十
-
文二王 明七王
文惠太子四男:安皇后生郁林王昭業;宮人許氏生海陵恭王昭文;陳氏生巴陵 王昭秀;褚氏生桂陽王昭粲。
巴陵王昭秀,字懷尚,太子第三子也。永明中封曲江公,千五百戶。十年,為 寧朔將軍、濟陽太守。郁林即位,封臨海郡王,二千戶。隆昌元年,為使持節、都 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延興元年,征為車騎將軍, 衛京師,以永嘉王昭粲代之。
明帝建武二年,通直常侍庾曇隆啟曰:“周定雒邑,天子置畿內之民;漢都咸 陽,三輔為社稷之衛。中晉南遷,事移威弛,近郡名邦,多有國食。宋武創業,依 擬古典,神州部內,不復別封。而孝武末年,分樹寵子,茍申私愛,有乖訓準。隆 昌之元,特開母弟之貴,竊謂非古。圣明御宇,禮舊為先,畿內限斷,宜遵昔制, 賜茅授土,一出外州。”詔付尚書詳議。其冬,改封昭秀為巴陵王。永泰元年見殺, 年十六。
桂陽王昭粲,太子第四子也。郁林立,以皇弟封永嘉郡王,南徐州刺史。延興 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明帝 立,欲以聞喜公遙欣為荊州,轉昭粲為右將軍,中書令。建武二年,改封桂陽王。 四年,遷太常,將軍如故。永泰元年見殺,年八歲。
明帝十一男:敬皇后生東昏侯寶卷,江夏王寶玄,鄱陽王寶夤,和帝;殷貴嬪 生巴陵隱王寶義,晉熙王寶嵩;袁貴妃生廬陵王寶源;管淑妃生邵陵王寶攸;許淑 媛生桂陽王寶貞。余皆早夭。
巴陵隱王寶義,字智勇,明帝長子也。本名明基。建武元年,為持節、都督揚 南徐州軍事、前將軍、揚州刺史。封晉安郡王,三千戶。寶義少有廢疾,不堪出人 間,故止加除授,仍以始安王遙光代之。轉寶義為右將軍,領兵置佐,鎮石頭。二 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東昏即位,進征北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給仗。永元元年,給班劍二十人。始安王遙光誅,為都督揚 南徐二州軍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持節如故。東府被兵火,屋宇燒殘,帝方 營宮殿,不暇修葺。寶義鎮西州。三年,進位司徒。和帝西臺建,以為侍中、司空, 使持節、都督、刺史如故。梁王定京邑,宣德太后令以寶義為太尉,領司徒。詔云: “不言之化,形于自遠。”時人皆云此實錄也。梁受禪,封謝沐縣公,尋封巴陵郡 王,奉齊后。天監中薨。
江夏王寶玄,字智深,明帝第三子也。建武元年,為征虜將軍,領石頭戍事, 封江夏郡王。仍出為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軍事、西中郎將、郢州刺史。永泰元年, 還為前將軍,領石頭戍事。未拜,東昏即位,進號鎮軍將軍。永元元年,又進車騎 將軍,代晉安王寶義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軍事、南徐兗二州刺史,將軍如故。 寶玄娶尚書令徐孝嗣女為妃,孝嗣被誅離絕,少帝送少姬二人與之,寶玄恨望,密 有異計。明年,崔慧景舉兵,還至廣陵,遣使奉寶玄為主。寶玄斬其使,因是發將 吏防城。帝遣馬軍主戚平、外監黃林夫助鎮京口。慧景將渡江,寶玄密與相應,殺 司馬孔矜、典簽呂承緒及平、林夫,開門納慧景。使長史沈佚之、諮議柳憕分部軍 眾,乘八扛輿,手執絳麾幡,隨慧景至京師,住東城,百姓多往投集。慧景敗,收 得朝野投寶玄及慧景軍名,帝令燒之,曰:“江夏尚爾,豈復可罪余人。”寶玄逃 奔數日乃出。帝召入后堂,以步鄣裹之,令群小數十人鳴鼓角馳繞其外,遣人謂寶 玄曰:“汝近圍我亦如此。”少日乃殺之。
廬陵王寶源,字智淵,明帝第五子也。建武元年,為北中郎將,鎮瑯邪城,封 廬陵郡王。遷右將軍,領石頭戍事,乃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軍事、 后將軍、南兗州刺史。王敬則伏誅,徙寶源為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軍事、 會稽太守,將軍如故。永元元年,進號安東將軍。和帝即位,以為侍中、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太守如故。未拜,中興二年薨。
鄱陽王寶夤,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建安郡王。二年,為北中郎 將,鎮瑯邪城。明年,出為持節、都督江州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東昏即位, 為使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軍事、征虜將軍、郢州刺史。尋進號前將軍。永元二年, 征為撫軍,領石頭戍事,未拜。三年,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石頭。其秋, 雍州刺史張欣泰等謀起事于新亭,殺臺內諸主帥,事在《欣泰傳》。難作之日,前 南譙太守王靈秀奔往石頭,率城內將吏見力去車腳載寶夤向臺城,百姓數千人皆空 手隨后,京邑騷亂。寶夤至杜姥宅,日已欲暗,城門閉,城上人射之,眾棄寶夤逃 走。寶夤逃亡三日,戎服詣草市尉,尉馳以啟帝,帝迎寶夤入宮問之。寶夤涕泣稱: “爾日不知何人逼使上車,仍將去,制不自由。”帝笑,乃復爵位。和帝立,西臺 以寶夤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軍事、衛將軍、南徐州刺史。少帝以為使持節、 都督荊益寧雍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荊州刺史,將軍如故。宣德太后臨朝,梁王為建 安公,改封寶夤為鄱陽王。中興二年謀反,奔魏。
邵陵王寶攸,字智宣,明帝第九子也。建武元年,封南平郡王。二年,改封。 三年,為北中郎將,鎮瑯邪城。永元元年,為持節、都督南北徐南兗青冀五州軍事、 南兗州刺史,郎將如故。未拜,遷征虜將軍,領石頭戍事。丹陽尹,戍事如故。陳 顯達事平,出為持節、督江州軍事、左將軍、江州刺史。以本號還京師,授中軍將 軍,秘書監。中興二年謀反,宣德太后令賜死。
晉熙王寶嵩,字智靖,明帝第十子也。永元二年,為冠軍將軍、丹陽尹。仍遷 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軍事、南徐州刺史,將軍如故。中興元年,和帝以為中書令。 明年,謀反伏誅。
桂陽王寶貞,明帝第十一子也。永元二年,為中護軍、北中郎將,領石頭戍事。 中興二年謀反,伏誅。
史臣曰:《春秋》書“鄭伯克段于鄢”,兄弟之恩離,君臣之義正。夫逆順有 勢,況親兼一體,道窮數盡,或容觸啄。而寶玄自尋干戈,欣受家難。曾不悟執柯 所指,跗萼相從,以此而圖萬全,未知其仿佛也。
贊曰:文惠二王,于嗟夭殤。明子七國,終亦衰亡。
『上一章』 『南齊書章節目錄』 『下一章』
-
南齊書 列傳卷五十譯文
文惠太子有四子:安皇后生郁林王蕭昭業,宮人許氏生海陵恭王蕭昭文,陳氏生巴陵王蕭昭秀,褚氏生桂陽王蕭昭粲。巴陵王蕭昭秀字懷尚,是文惠太子的第三子。永明年間,封為曲江公,食一千五百戶租…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白居易]
- 雜劇·楚昭王疏者下 [鄭延玉]
- 清平樂(熟水) [楊無咎]
- 讀蘇屬國傳 [陳羽]
- 和彭正字喜雪見寄 [李中]
- 鷓鴣天(曹丞相誕日) [吳則禮]
- 送縉云苗太守 [王維]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