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訓
-
天墜未形,馮馮翼翼,洞洞氵屬々,故曰太昭。道始生虛廓,虛廓生宇宙, 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 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 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 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 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 露。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亂而為霧。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盛 則凝而為霜雪。
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于陽;介鱗者,蟄伏之類也,故屬于陰。日者, 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獸除,日至而麋鹿解。月者,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 腦減,月死而蠃龍焦?;鹕鲜n,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下。物類相動, 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而谷風至, 龍舉而景云屬。麒麟斗而日月食,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弦絕,賁星墜而 勃海決。
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誅暴則多飄風,枉法令則多蟲螟,殺不辜則國赤地, 令不收則多淫雨。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 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億萬里。五星、 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咸池、四守、天阿。
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 東北曰變天,其星箕、斗、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 方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方曰朱天, 其星觜、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方曰陽天,其星 張、翼、軫。
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 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 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 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 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 其日壬癸。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太陰在四鉤,則歲星行二宿,二八十六, 三四十二,故十二歲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 七,十二歲而周。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之國,為亂為 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出入無常,辯變其色,時見時匿。鎮星以甲寅元始建 斗,歲鎮行一宿,當居而弗居,其國亡土,未當居而居之,其國益地,歲熟。日 行二十八分度之一,歲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二十八歲而周,太白元始以 正月建寅,與熒惑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 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復出東方,出以辰戌,入以丑未。當出而不出,未當入 而入,天下偃兵;當入而不入,當出而不出,天下興兵。辰星正四時,常以二月 春分效奎、婁,以五月下,以五月夏至效東井、輿鬼,以八月秋<交力>效角、亢, 以十一月冬至效斗、牽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出二旬而入。晨候之東方,夕 候之西方。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饑。
何謂八風?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 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 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 五日,廣莫風至。條風至,則出輕系,去稽留;明庶風至,則正封疆,修田疇; 清明風至,則出幣帛,使諸侯;景風至,則爵有位,賞有功;涼風至,則報地德, 祀四郊;閶闔風至,則收懸垂,琴瑟不張;不周風至,則修宮室,繕邊城;廣莫 風至,則閉關梁,決刑罰。
何謂五官?東方為田,南方為司馬,西方為理,北方為司空,中央為都。
何謂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是也。
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宮者,太一之居也。軒轅者,帝妃之舍也,咸池者, 水魚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闕也。四宮者,所以守司賞罰。太微者,主朱雀, 紫宮執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 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歲。 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 入營室五度無余分,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 甲寅元。日行一度,而歲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歲而積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復合, 故舍八十歲而復故曰。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東 北為報德之維也,西南為背陽之維,東南為常羊之維,西北為蹄通之維。日冬至 則斗北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日夏至則斗南中繩,陽氣極,陰 氣萌,故曰夏至為刑。陰氣極,則北至北極,下至黃泉,故不可以鑿地穿井,萬 物閉藏,蟄蟲首穴,故曰德在室。陽氣極,則南至南極,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 丘上屋,萬物蕃息,五谷兆長,故曰德在野。日冬至則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 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陰勝。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濕; 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脫毛,麋 角解,鵲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黃澤,石精出,蟬始鳴, 半夏生,蚊虻不食駒犢,鷙鳥不搏黃口,八尺之景,修徑尺五寸。景修則陰氣勝, 景短則陽氣勝。陰氣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
陰陽刑德有七舍。何謂七舍?室、堂、庭、門、巷、術、野。十二月德居室 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則刑在野, 德在堂則刑在術,德在庭則刑在巷,陰陽相德,則刑德合門。八月、二月,陰陽 氣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門。德南則生,刑南則殺,故曰二月會而萬物生, 八月會而草木死,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 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 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音比無射。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 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 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 則雷行,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加十日指辰,則谷 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 濟,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 比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加十五 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背陽 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申, 則處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酉中繩, 故曰秋分雷臧,蟄蟲北向,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音比林鐘。加十 五日指戌,則霜降,音比夷則。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 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呂。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音比無射。加十五日 指壬,則大雪,音比應鐘。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于子,陰生于午。陽生于 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鐘首。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 歷枯,冬生草木必死。
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咸池為太歲,二月建卯,月從右 行四仲,終而復始。太歲迎者辱,背者強,左者衰,右者昌,小歲東南則生,西 北則殺,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謂也。大時者,咸 池也。小時者,月建也。天維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徙一歲而移,十二歲而大周 天,終而復始。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冬至甲午,立春丙子。二陰一陽成氣 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故曰五音六律。 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 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為月,而以十二月為歲。歲有余十日 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歲而七閏。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冬至加 三日,則夏至之日也。歲遷六日,終而復始,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 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 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 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庚子受制。歲遷六日,以數推之,七十歲而復至甲子。 甲子受制,則行柔惠,挺群禁,開闔扇,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 賞有功,立封侯,出貨財。戊子受制,則養老鰥寡,行稃鬻,施恩澤。庚子受制, 則繕墻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 大搜客,斷刑罰,殺當罪,息關梁,禁外徙。
甲子氣燥濁,丙子氣燥陽,戊子氣濕濁,庚子氣燥寒,壬子氣清寒,丙子干 甲子,蟄蟲早出,故雷早行。戊子干甲子,胎夭卵<卵段>,鳥蟲多傷。庚子干甲 子,有兵。壬子干甲子,春有霜。戊子干丙子,霆。庚子干丙子,夷。壬子干丙 子,雹。甲子干丙子,地動。庚子干戊子,五谷有殃。壬子干戊子,夏寒雨霜。 甲子干戊子,介蟲不為。丙子干戊子,大旱,{艸瓜}封。壬子干庚子,大剛, 魚不為。甲子干庚子,草木再死再生。丙子干庚子,草木復榮。戊子干庚子,歲 或存或亡。甲子干壬子,冬乃不藏。丙子干壬子,星墜。戊子干壬子,蟄蟲冬出 其鄉。庚子干壬子,冬雷其鄉。
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 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時之氣,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 收其藏而閉其寒。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孟夏之月,以熟谷 禾,雄鳩長鳴,為帝候歲。是故天不發其陰,則萬物不生;天不發其陽,則萬物 不成。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日至而萬物生。 遠山則山氣藏,遠水則水蟲蟄,遠木則木葉槁。日五日不見,失其位也,圣人不 與也。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將行,是 謂フ明。至于曲阿,是謂旦明。至于曾泉,是謂蚤食。至于桑野,是謂晏食。至 于衡陽,是謂隅中。至于昆吾,是謂正中。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悲谷,是 謂時。至于女紀,是謂大還。至于淵虞,時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至 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懸車。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 謂定昏。
日入于虞淵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禹 以為朝、晝、昏、夜。夏日至則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冬日至則陽乘陰,是 以萬物仰而生。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是以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陰氣勝則 日短而夜修。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 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指寅,則萬物寅々也,律受太蔟。太蔟者,蔟而未 出也。指卯,卯則茂茂然,律受夾鐘。夾鐘者,種始莢也。指辰,辰則振之也, 律受姑洗。姑洗者,陳去而新來也。指巳,巳則生已定也,律受仲呂。仲呂者, 中充大也。指午,午者,忤也,律受蕤賓。蕤賓者,安而服也。指未,未,昧也, 律受林鐘。林鐘者,引而止也。指申,申者,呻之也,律受夷則。夷則者,易其 則也,德以去矣。指酉,酉者,飽也,律受南呂。南呂者,任包大也。指戌,戌 者,滅也,律受無射。無射,入無厭也。指亥,亥者,閡也,律受應鐘。應鐘者, 應其鐘也。指子,子者,茲也,律受黃鐘。黃鐘者,鐘巳黃也。指丑,丑者,紐 也,律受大呂。大呂者,旅旅而去也。其加卯酉,則陰陽分,日夜平矣。故曰規 生矩殺,衡長權藏,繩居中央,為四時根。
道曰規,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碧斓厝露鵀橐粫r,故祭祀三飯以為禮,喪紀三 踴以為節,兵重三罕以為制。以三參物,三三如九,故黃鐘之律九寸而宮音調, 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黃鐘之數立焉。黃者,土德之色;鐘者,氣之所鐘也。 日冬至德氣為土,土色黃,故曰黃鐘。律之數六,分為雌雄,故曰十二鐘,以副 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為積分為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黃鐘大數立焉。凡十二律,黃鐘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 羽。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與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竅。律之初生也,寫鳳之音, 故音以八生。黃鐘為宮,宮者,音之君也。故黃鐘位子,其數八十一,主十一月。 下生林鐘。林鐘之數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太蔟之數七十二,主正月,下生 南呂。南呂之數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數六十四,主三月,下生應 鐘。應鐘之數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賓,蕤賓之數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呂。 大呂之數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則。夷則之數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夾鐘。 夾鐘之數六十八,主二月,下生無射。無射之數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呂。仲 呂之數六十,主四月,極不生。徵生宮,宮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 姑洗生應鐘,比于正音,故為和。應鐘生蕤賓,不比正音,故為繆。日冬至,音 比林鐘,浸以濁。日夏至,音比黃鐘,浸以清。以十二律應二十四時之變,甲子, 仲呂之徵也;丙子,夾鐘之羽也;戊子,黃鐘之宮也;庚子,無射之商也;壬子, 夷則之角也。古之為度量輕重,生乎天道。黃鐘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 十七,故幅廣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尋自倍,故八尺而為尋。有 形則有聲,音之數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 一匹而為制。秋分<艸票>定,<艸票>定而禾熟。律之數十二,故十二<艸票>而當 一粟,十二粟而當一寸。律以當辰,音以當日,日之數十,故十寸而為尺,十尺 而為丈。其以為量,十二粟而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衡 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天有四時,以成一歲,因而四之,四四十 六,故十六兩而為一斤。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故三十斤為一鈞。四時 而為一歲,故四鈞為一石。其以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 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
故律歷之數,天地之道也。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以三除之。太 陰元始建于甲寅,一終而建甲戌,二終而建甲午,三終而復得甲寅之元。歲徙一 辰,立春之后,得其辰而遷其所順。前三后五,百事可舉。太陰所建,蟄蟲首穴 而處,鵲巢鄉而為戶。太陰在寅,朱鳥在卯,勾陳在子,玄武在戌,白虎在酉, 蒼龍在辰。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 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 太歲。丑為閉,主太陰。太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其雄為歲星,舍斗、牽牛, 以十一月與之晨出東方,東井、輿鬼為對。太陰在卯,歲名單閼,歲星舍須女、 虛、危,以十二月與之晨東方,柳、七星、張為對。太陰在辰,歲名曰執除,歲 星舍營室、東壁,以正月與之晨出東方,翼、軫為對。太陰在巳,歲名曰大荒落, 歲星舍奎、婁,以二月與之晨出東方,角、亢為對。太陰在午,歲名曰敦<爿羊>, 歲星舍胃、昴、畢,以三月與之晨出東方,氐、房、心為對。太陰在未,歲名曰 協洽,歲星舍觜、參,以四月與之晨出東方,尾、箕為對。太陰在申,歲名曰 氵君灘,歲星舍東井、輿鬼,以五月與之晨出東方,斗、牽牛為對。太陰在酉, 歲名作鄂,歲星舍柳、七星、張,以六月與之晨出東方,須女、虛、危為對。太 陰在戌,歲名曰閹茂,歲星舍翼、軫,以七月與之晨出東方,營室、東壁為對。 太陰在亥,歲名大淵獻,歲星舍角、亢,以八月與之晨出東方,奎、婁為對。太 陰在子,歲名困敦,歲星舍氐、房、心,以九月與之晨出東方,胃、昴、畢為對。 太陰在丑,歲名曰赤奮若,歲星舍尾、箕,以十月與之晨出東方,觜、參為對。 太陰在甲子,刑德合東宮,常徙所不勝,合四歲而離,離十六歲而復合。所以離 者,刑不得入中宮,而徙于木。
太陰所居,日為德,辰為刑。德,綱日自倍因,柔日徙所不勝。刑,水辰之 木,木辰之水,金、火立其處。凡徙諸神,朱鳥在太陰前一,鉤陳在后三,玄武 在前五,白虎在后六,虛星乘鉤陳而天地襲矣。凡日,甲剛乙柔,丙剛丁柔, 以至于癸。木生于亥,壯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壯于午,死于 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壯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壯于酉, 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壯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故五勝生一, 壯五,終九。五九四十五,故神四十五日而一徙,以三應五,故八徙而歲終。凡 用太陰,左前刑 ,右背德,擊鉤陳之沖辰,以戰必勝,以攻必克。 欲知天道, 以日為主,六月當心,左周而行,分而為十二月,與日相當,天地重襲,后必無 殃。
星,正月建營室,二月建奎、婁,三月建胃,四月建畢,五月建東井,六月 建張,七月建翼,八月建亢,九月建房,十月建尾,十一月建牽牛,十二月建虛。 星分度,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四分一,斗二十 六,牽牛八,須女十二,虛十,危十七,營室十六,東壁九,奎十六,婁十二, 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東井三十三,輿鬼四,柳十五,星七, 張、翼各十八,軫十七,凡二十八宿也。
星部地名,角、亢鄭,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牽牛越,須女吳,虛、 危齊,營室、東壁衛,奎、婁魯,胃、昴畢魏,觜、參趙,東井、輿鬼秦,柳、 七星、張周,翼、軫楚。歲星之所居,五谷豐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當居而 不居,越而之他處,主死國亡。太陰治春,則欲行柔惠溫涼;太陰治夏,則欲布 施宣明;太陰治秋,則欲修備繕兵;太陰治冬,則欲猛毅剛強。三歲而改節,六 歲而易常,故三歲而一饑,六歲而一衰,十二歲一康。甲齊,乙東夷,丙楚,丁 南夷,戊魏,己韓,庚秦,辛西夷,壬衛,癸越。子周,丑翟,寅楚,卯鄭,辰 晉,巳衛,午秦,未宋,申齊,酉魯,戌趙,亥燕。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 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子生母曰義,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專,母勝子曰 制,子勝母曰困。以勝擊殺,勝而無報,以專從事,而有功。以義行理,名立而 不墮。以保畜養,萬物蕃昌,以困舉事,破滅死亡。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 建于子,月從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謀刑,十一月合子謀德。太陰所 居辰為厭日,厭日不可以舉百事,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故為奇辰。數從甲子 始,子母相求,所合之處為合,十日十二辰,周六十日,凡八合。合于歲前則死 亡,合于歲后則無殃。甲戌,燕也;乙酉,齊也;丙午,越也;丁巳,楚也;庚 申,秦也;辛卯,戎也;壬子,代也;癸亥,胡也;戊戌、己亥,韓也;己酉、 己卯,魏也;戊午、戊子,八合天下也。太陰、小歲、星、日、辰五神皆合,其 日有云氣風雨,國君當之。
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太陰所居,不可背而可向, 北斗所擊,不可與敵,天地以設,分而為陰陽,陽生于陰,陰生于陽。陰陽相錯, 四維乃通?;蛩阑蛏?,萬物乃成。支行喙息,莫貴于人,孔竊肢體,皆通于天。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竊;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有十 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 生者也。以日冬至數來歲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滿五十日,日減一斗; 有余日,日益一升。有其歲司也。
攝提格之歲,歲早水晚旱,稻疾,蠶不登,菽麥昌,民食四升寅。在甲曰閼 蓬。單閼之歲,歲和,稻、菽、麥、蠶昌,民食五升。卯。在乙曰旃蒙。執徐之 歲,歲早旱晚水,小饑,蠶閉,麥熟,民食三升。辰。在丙曰柔兆。大荒落之歲, 歲有小兵,蠶小登,麥昌,菽疾,民食二升。巳。在丁曰強圉。敦<爿羊>之歲, 歲大旱,蠶登,稻疾,菽麥昌,禾不為,民食二升。午。在戊曰著邕。協洽之歲, 歲有小兵,蠶登,稻昌,菽麥不為,民食三升。未。在己曰屠維。氵君灘之歲, 歲和,小雨行,蠶登,菽麥昌,民食三升。申。在庚曰上章。作鄂之歲,歲有大 兵,民疾,蠶不登,菽麥不為,禾蟲,民食五升。酉。在辛曰重光。掩茂之歲, 歲小饑,有兵,蠶不登,麥不為,菽昌,民食七升。戌。在壬曰玄<黑弋>。大淵 獻之歲,歲有大兵,大饑,蠶開,菽麥不為,禾蟲,民食三升。困敦之歲,歲大 霧起,大水出,蠶登、稻疾、菽麥昌,民食三升。子。在癸曰昭陽。赤奮若之歲, 歲有小兵,早水,蠶不出,稻疾,菽不為,麥昌,民食一升。
正朝夕,先樹一表東方,操一表卻去前表十步,以參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 又樹一表于東方,因西方之表以參望日,方入北廉則定東方。兩表之中,與西方 之表,則東西之正也。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至春、秋分,日出東中, 入西中。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欲知東西、南北廣袤之數者, 立四表以為方一里<止巨>,先春分若秋分十余日,從<止巨>北表參望日始出及旦, 以候相應,相應則此與日直也。輒以南表參望之,以入前表數為法,除舉廣,除 立表袤,以知從此東西之數也。假使視日出,入前表中一寸,是寸得一里也,一 里積八千寸,得從此東萬八千里。視日方入,入前表半寸,則半寸得一里,半寸 而除一里積寸,得三萬六千里,除則從此西里數也。并之東西里數也,則極徑也。 未春分而直,已秋分而不直,此處南也。未秋分而直,已春分而不直,此處北也。 分、至而直,此處南北中也。從中處欲知中南也,未秋分而不直,此處南北中也。 從中處欲知南北極遠近,從西南表參望日,日夏至始出與北表參,則是東與東北 表等也。正東萬八千里,則從中北亦萬八千里也。倍之,南北之里數也。其不從 中之數也,以出入前表之數益損之,表入一寸,寸減日近一里,表出一寸,寸益 遠一里。欲知天之高,樹表高一丈,正南北相去千里,同日度其陰,北表一(二? )尺,南表尺九寸,是南千里陰短寸,南二萬里則無景,是直日下也。 陰二尺而 得高一丈者,南一而高五也,則置從此南至日下里數,因而五之,為十萬里,則 天高也。若使景與表等,則高與遠等也。
『淮南子章節目錄』
-
淮南子 天文訓譯文
天地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混混沌沌,無形無象,所以叫做太昭。道最初的狀態是清虛空廓,清虛空廓演化出宇宙,宇宙產生出元氣。這種元氣是有一定的邊涯和形態的,其中清明部分飄逸擴散形成天,濁混…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李白]
- 云(一作褚載詩) [杜牧]
- 寒棲子歌(曾居廬山,欲有事羅浮之行) [皎然]
- 春山夜月 [于良史]
- 無題·八歲偷照鏡 [李商隱]
- 歸湖南作 [靈澈]
-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李煜]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 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靜鳥棲枝
-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 雨后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