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閻
-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后,以封地名為氏。據《姓氏起源》等所載,相傳有裔孫后稷,承襲姬姓,北周人尊為始祖。12世孫古公亶父又稱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于閻鄉(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閻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一個“閻”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閻城(今陜西省北部一帶),其后子孫以封地為姓。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于閻,后被晉國所滅。懿的后代散處于河洛,漢末居滎陽,其子孫以封地名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滿洲布雅穆齊氏改姓閻,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改姓閻,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又有閆姓為閻姓的別支說。據《姓譜》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后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說閆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兩姓并存。家族名人
閻姬:漢代河南滎陽女子,于東漢安帝時貴為皇后,統御六宮。安帝駕崩后,與其弟閻顯廢立太子,她臨朝聽政,其兄閻顯任車騎將軍,共掌國家大權,不久事敗而被誅。
閻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南北朝時,北魏隨郡太守。
閻立德: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唐代畫家、工程家,與其父毗皆擅工藝、繪畫,馳名隋唐間。
閻立本:閻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畫家,他繼承家學,并師法張僧繇、鄭法士,而能變古象今,擅畫人物,尤精寫真,兼能書法,存世《歷代帝王》、《步輦》、《職貢》等圖。
閻次平:宋代畫家,其擅畫山水、人物,尤工畫牛,頗為生動,評者謂其“仿佛李唐,而跡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圖》等。
閻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時名臣,曾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運輸,又灌溉農田,利國利民。
閻爾梅:明末江蘇沛縣人,明亡后積極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工詩詞,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閻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學者、考據家,他曾參加《大清一統志》的編寫,長于考據,確證了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為偽書。有《日知補正錄》等。
閻敬銘:陜西人,清代名臣,曾歷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因反對修建圓明園而被革職,以善理財著稱。
閻書勤:農民出身,習“紅拳”,精刀術,為“十八魁”之一,后拜趙三多為師,聚眾達三千人,反對洋教,攻打教堂,仇殺教士,1900年8月,于犁園屯戰役中被俘,在臨清被清政府處死。遷徙分布
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于閻,后來被晉國所滅,懿的子孫后代于是大都散處于河洛(即黃河與洛水一帶),結合前面所述,閻姓的發祥地所能確定的至少應有三處,即今河南、陜西、山西等省,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大夫名閻敖,可見閻姓此時已落籍湖北。秦漢時,有閻姓人遷甘肅、湖南、山東、河北等地,西漢末年,有尚書令閻章居滎陽,其子閻暢長子為閻顯,閻顯被封為長社(今屬河南省)侯,后閻顯參予皇室更迭被誅,其子閻穆為避難徙居于巴西之安漢(今屬四川省),是為閻姓入川之始。閻穆有孫名閻甫,被魏武帝封為平樂侯,復居河南新安。甫子閻璞,因西晉一統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屬廣西、貴州一帶)并定居當地。閻璞有子瓚為漢中太守而定居陜西漢中,瓚有子亨,為遼西太守,亨生子名閻鼎因仕宦而遷居今北京一帶,后死于劉聰之難。閻鼎子閻昌逃奔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孫閻滿一支徙居河南,又從中派生出甘肅天水、敦煌等支派。閻滿之孫有閻善,因仕宦云中鎮將而徙居云州盛樂(今內蒙自治區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亂華,閻姓被迫大舉南遷,再經過隋唐,閻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廣,盛唐時,閻姓在太原發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時,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閻姓進一步向華中、華南、西南播遷。明時,作為洪洞大槐樹的遷民姓氏之一,太原閻姓亦有遷今山東、河南、陜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閻姓已分布于全國各地,并有閻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閻姓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閻姓約占全國漢族閻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閻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洞仙歌(寄茅峰梁中砥) [張炎]
- 送鄭長源 [韋應物]
- 仲夏江陰官舍寄裴明府 [李嘉祐]
- 寄陸龜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陸龜蒙詩) [羅隱]
- 綠衣(綠兮衣兮) [詩經]
-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辛棄疾]
- 泂酌 [佚名]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
-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 過雨西風,數葉井梧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