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宰
-
歷史來源
1、以官名作為姓氏,是周朝宰父的后代。宰父是周朝的一個官名,職責是管理王朝的內外事務。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數用祖上的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宰父氏或宰氏。后來宰父氏也改成了宰氏。成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2、源于姬姓,也是一個以官職名作為姓氏的姓。春秋時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擔任太宰,被稱為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職作為姓氏,成為宰氏的一支。宰(Zai)出自姬姓,以官名為氏,周代有太宰,其后人以宰為氏。郡望:西河郡(今山西、陜西兩省間黃河沿岸一帶)。禮成宋國譽起圣門上聯說周代宋國人宰讓,曾參與制定宋國禮儀制度。下聯說春秋時魯國人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以擅長言語著稱。曾在齊國任臨淄大夫。對孔子"三年之喪"的主張表示懷疑,說:"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時間太長了……服喪一年就行了。"二遷徙分布宰氏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離石縣一帶。家族名人
宰應文:明朝時期江寧人。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家境很貧窮。長大以后為了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他把父母的形象刻成木頭人,而且像對待活人一樣來侍奉,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成為當時有名的孝子。
宰我:字子我。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他口齒伶俐,和子貢一樣因為辯才而有名。有一次他問他的老師孔子說:“一個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這時間是不是過于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儀,禮儀一定會遭到破壞的;的、三年不奏樂,音樂也肯定會潰散。依我之見,守孝的時間一年也就夠了。”孔子反問:“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復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嗎?”宰我說:“能。”孔子說:“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樣做。君子在為父母守孝的時候,即使吃美食也不會覺得甘美,聽音樂也不會覺得好聽,所以才不忍心那樣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說:“宰我實在是太不仁義了。小孩子生下來三年后才開始能稍微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子女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覺,孔子又說:“朽木不可雕也。”后來宰我出任齊國的大夫,參與反對齊簡公的叛亂,他的全家因此被殺害,孔子認為這很不值得。
宰亙:周朝名人。遷徙分布
西河郡:戰國時期魏國開始設置河西郡。地點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山西兩省之間的黃河沿岸地區。『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神弦曲(西山日沒東山昏) [李賀]
- 巫山高 [陸敬]
- 武關南見元九題山石榴花見寄 [白居易]
- 春宮怨 [杜荀鶴]
- 西江月(泛洞庭青草) [黃機]
-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孟郊]
- 玉蝴蝶(五之三·仙呂調) [柳永]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 教人無處寄相思,落花芳草過前期,沒人知
- 寸寸微云,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
-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