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農
-
歷史來源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后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后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①壯族儂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②羌族本有蘇農氏,改漢姓為農氏。家族名人
農益:平南人,明永樂年舉人,官訓導,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農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間任靖州學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遷徙分布
(缺)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于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采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后后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后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占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里面也專門設置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于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松弛之機,強占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歷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皇祐四年(1052年),率眾攻占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郁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于昆侖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斗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幸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于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后,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樣說:“……太祖始祖,本屬為帝裔孫,迄今二千余年,世系繁衍,散處于各省縣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間,農氏一姓,由山東省隨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數百計……各散居于滇、粵、越等處……”農姓為正牌壯族。由于統治者對起義的殘酷鎮壓,后人提該歷史事件心有余悸,故不敢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的先祖與儂姓有關聯(余略)。『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朱敦儒]
- 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與中貴人同拜岳…投龍畢卻赴京 [劉禹錫]
- 雜歌謠辭。黃臺瓜辭 [李賢]
- 滿江紅(次楊子耕韻) [呂渭老]
- 晉河 [汪遵]
- 摸魚兒(西湖送春) [陳允平]
- 樂靜 [張祜]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杏花時節雨紛紛山繞孤村水繞孤村
-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 城上日出群烏飛,鴉鴉爭赴朝陽枝
-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