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桑
-
歷史來源
1、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于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惫糯母F桑,位于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后,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后來因為居住在窮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后來簡化為桑氏。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
2、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后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背鲎郧貒?。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后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3、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后代于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家族名人
桑弘羊:西漢洛陽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的時候擔任治栗都尉,領大司農。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武帝臨終的時候,授給他御史大夫的職位,與大將軍霍光一起受遺昭,共同輔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許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鹽鐵酒類專賣的制度,桑弘羊堅決不允許。后來桑弘羊因為朝廷上有人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桑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水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涂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桑馥三國時魏音樂家。
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后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于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彼趯W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后唐。敬唐建立了后晉王朝以后,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后來契丹軍隊打敗后晉以后,原來的后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于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回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桑調元清朝工部主事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莊、小辛莊、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于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于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莊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臺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山東煙臺棲霞有一個村子叫桑家莊(原名上莊),全村皆為桑姓。『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和張燕公耗磨日飲(一作張說詩) [趙冬曦]
- 謝池春慢(繚墻重院) [張先]
- 落梅風·斜陽外 [李致遠]
- 長相思·晨有行路客 [吳邁遠]
- 水(一作韓喜詩) [韓溉]
- 答友人 [孟郊]
- 寒食夜有寄 [韓偓]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