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姬
-
歷史來源
1、傳說黃帝降生在一條稱做“姬”的河邊,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貴族是黃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發。而周朝結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國名為姓;唐玄宗時,為避皇帝李隆基名諱(姬與基同音),開始改為周姓。后來一部分人恢復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黃帝有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后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后裔。這些后裔繼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后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從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家族名人
姬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商紂王時代為西伯,紂王聽信了大將崇侯虎的讒言,把姬昌招來囚禁于河北湯陰北。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紂王敬獻美女、寶貝、玉石才將姬昌放了出來。姬昌回到岐山領導周族人民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任用賢才,聯合了一些受到商統治者奴役壓迫的族部小國,組成反商的聯盟。攻滅了黎(今山西省長治西南)、崇(今天的河南省篙縣北)等國。定都奉邑(今天的西安市西南),又調解了虞、芮兩國的爭端,使兩國歸附。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矗姬昌死后,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滅了商,建立了周朝,并追封其父為文王。
姬常、姬嘉:漢代人,受朝廷封賜,因為他們是周朝王族的后代,所以在漢代還受優待。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時候后魏的信義將軍,事桓、穆二帝,征戰有功,為朝廷征戰南北戰立有大功,被封為樓煩侯。
姬敏:明朝文官,西安知府,字號學,孟津人。律學家,數學家。知識很淵博,對四書五經和天文地理都有鉆研,并涉及歷算等,在當時很受人尊重。姬敏為人也遵從古訓,仁義備至,誠信為重,德才兼備,節操過人。遷徙分布
(缺)姬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姬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時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龍圖騰。相傳黃帝出生在一條叫姬的河邊,于是黃帝就姓姬。而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當中,有十四個得到了共十二個姓,而在這十二個姓當中,也有姬這個姓。到后來,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武王自己就姓姬,叫作姬發。姬發后來分封天下,將自己的很多同姓親族分到天下各地為諸侯,這些國家的王族后來大多改以其所在國的國名為姓。而當周朝結束之后,周朝王族后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為姓。所以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不多見了。『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