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雙
-
歷史來源
1、出自以地名為姓,與蒙姓同出一宗。遠古夏朝時期,顓頊帝的裔孫受封與雙蒙城,其后代有的以雙姓為姓,形成雙姓;有的以蒙姓為姓,形成蒙姓。
2、出自歷史上少數民族的姓氏。
①據《新唐書》所載,“夷姓有雙氏,雙舍是也。”
②據《中國穆斯林·云南昭通地區回族概述》載,雙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區有此姓。家族名人
雙漸:曾跟從朱熹(紫陽先生)學習,慶歷年間舉進士而仕官,官漢陽知府。博學能文,為政平和,對百姓很寬松和氣,深受吏民愛戴,稱他有古代循吏(奉職守法的官吏)之風。
雙林:清朝滿州正紅旗人。乾隆年間,平定貴州、湖南苗民叛亂,連戰連捷。
雙清:字止澄,江西省臨川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生,畢業于貴州師范學堂。曾任廣州大元帥府參事。民國十六年(1927年)七月,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參事。次年二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十二月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秘書。
雙泰貞:南北朝時宋隨郡(今湖北隨州市)任,有能力,武功好。當時南北分治對立,天下不安,輔國公沈攸之坐鎮荊州,召集才浚泰貞為了侍奉母親,受召不去。有一天,泰貞前往江陵經商,被攸之拘留,要他當隊副。第二天,泰貞逃走,攸之派二十余人追捕,被泰貞殺死幾個,其余人不敢接近,就綁架了他的母親。他知道后,便去見攸之。攸之知道他是個孝子,非但沒有定罪,而且賞他萬貫錢,授以隊主之職。后來他在戰場上果然表現得智勇雙全。
雙士洛:三國時魏國名吏,官梁州刺史,有惠政,深得民心。
雙彌周:三國時魏國人,任河州刺史,有惠政,深得民心。
雙子符:唐代名吏,曾官州刺史,德高望重,瀛、呂二州民爭伏闕請之。遷徙分布
(缺)雙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有一個孫子叫作顓頊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領。后來到了夏朝時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偉人,就把顓頊的后代封到蒙雙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雙字作為姓氏,分別稱為蒙氏和雙氏,這是今天雙姓的起源。唐代時候,少數民族中有姓雙的。唐代時候有很多少數民族遷居中原,他們和漢人通婚,一方面他們帶來自己民族的文化,一方面他們又接受漢族文化,形成了中華大地各民族的大交融,那時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民族興盛的時期。雙姓少數民族也是其中一支,他們也成為雙姓歷史上的一個發展。『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