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譏謔
-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微行倡館。為不逞者所窘。曼卿醉與之校,為街司所錄。曼卿詭怪不羈,謂主者曰:“只乞就本廂科決,欲詰旦歸館供職。”廂帥不喻其謔,曰:“此必三館吏人也。”杖而遣之。
司馬相如敘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浐、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李善注:“太湖,所謂震澤。”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東注震澤?又白樂天《長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峨嵋在嘉州,與幸蜀路全無交涉。杜甫《武侯廟柏》詩云:“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防風氏身廣九畝,長三尺,姬室畝廣六尺,九畝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風之身,乃一餅餤耳。此亦文章之病也。
庫藏中物,物數足而名差互者,帳籍中謂之“色繳”。音叫。嘗有一從官,知審官西院,引見一武人,于格合遷官,其人自陳年六十,無材力,乞致仕,敘致謙厚,甚有可觀。主判攘手曰:“某年七十二,尚能拳歐數人。此轅門也,方六十歳,豈得遽自引退!”京師人謂之“色繳”。
舊日官為中允者極少,唯老于幕官者。累資方至,故為之者多潦倒之人。近歳州縣官進用者,多除中允。遂有“冷中允”、“熱中允”。又集賢院修撰,舊多以館閣久次者為之。近歳有自常官超授要任,未至從官者多除修撰。亦有“冷撰”、“熱撰”。時人謂“熱中允不博冷修撰。”
梅詢為翰林學士,一日,書詔頗多,屬思甚苦,操觚循階而行,忽見一老卒,臥于日中,欠伸甚適。梅忽嘆曰:“暢哉!”徐問之曰:“汝識字乎?”曰:“不識字。”梅曰:“更快活也!”
有一南方禪到京師,衣間緋袈裟。主事僧素不識南宗體式,以為妖服,執歸有司,尹正見之,亦遲疑未能斷。良久,喝出禪僧,以袈裟送報慈寺泥迦葉披之。人以謂此僧未有見處,卻是知府具一只眼。
士人應敵文章,多用他人議論,而非心得。時人為之語曰:“問即不會,用則不錯。”
張唐卿進士第一人及第,期集于興國寺,題壁云:“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有人續其下云:“君看姚曄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終于京官。
信安、滄、景之間,多蚊虻。夏月,牛馬皆以泥涂之,不爾多為蚊虻所斃。效行不敢乘馬,馬為蚊虻所毒,則狂逸不可制。行人以獨輪小車,馬鞍蒙之以乘,謂之“木馬”。挽車者皆衣韋褲。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余嘗按察河朔,見挽床者相屬,問其所用,曰:“此運使凌床”,“此提刑凌床”也。聞者莫不掩口。
廬山簡寂觀道士王告,好學有文,與星子令相善。有邑豪修醮,告當為都工。都工薄有施利,一客道士自言衣紫,當為都工,訟于星子云:“職位顛倒,稱號不便。”星子令封牒與告,告乃判牒曰:“客僧做寺主,俗諺有云:散眾奪都工,教門無例。雖紫衣與黃衣稍異,奈本觀與別觀不同。非為稱呼,蓋利乎其中有物;妄自尊顯,豈所謂大道無名。宜自退藏,無抵刑憲。”告后歸本貫登科,為健吏,至祠部員外郎、江南西路提點刑獄而卒。
舊制,三班奉職月俸錢七百,驛羊肉半斤。祥符中,有人為詩,題所在驛舍間曰:“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朝廷聞之曰:“如此何以責廉隅?”遂增今俸。
嘗有一名公,初任縣尉,有舉人投書索米,戲為一詩答之曰:“五貫九百五十俸,省錢請作足錢用。妻兒尚未厭糟糠,僮仆豈免遭饑凍?贖典贖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夢?為報江南癡秀才,更來謁索覓甚甕。”熙寧中,例增選人俸錢,不復有五貫九百俸者,此實養廉隅之本也。
石曼卿初登科,有人訟科場,覆考落數人,曼卿是其數。時方期集于興國寺,符至,追所賜敕牒靴服。數人皆啜泣而起,曼卿獨解靴袍還使人,露體戴幞頭,復坐,語笑終席而去。次日,被黜者皆授三班借職。曼卿為一絕句曰:“無才且作三班借,請俸爭如錄事參。從此罷稱鄉貢進,且須走馬東西南。”
蔡景繁為河南軍巡判官日,緣事至留司御史臺閱案牘,得乾德中回南郊儀仗使司牒檢云:“準來文取索本京大駕鹵簿,勘會本京鹵簿儀仗,先于清泰年中,末帝將帶逃走,不知所在。”
江南寧齊丘,智謀之士也。自以謂江南有精兵三十萬:士卒十萬,大江當十萬,而已當十萬。江南初主,本徐溫養子,及僣號,遷徐氏于海陵。中主繼統,用齊丘謀,徐氏無男女少長,皆殺之。其后,齊丘嘗有一小兒病,閉閣謝客,中主置燕召之,亦不出。有老樂工,且雙瞽,作一詩書紙鳶上,放入齊丘第中,詩曰:“化家為國實良圖,總是先生畫計謨。一個小兒拋不得,上皇當日合何如?”海陵州宅之東,至今有小兒墳數十,皆當時所殺徐氏之族也。
有一故相遠派在姑蘇,有嬉游,書其壁曰:“大丞相再從侄某嘗游。”有士人李璋,素好訕謔,題其傍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璋繼至。”
吳中一士人,曾為轉運司別試解頭,以此自負,好附托顯位。是時侍御史李制知常州,丞相莊敏龐公知湖州。士人游毗陵,挈其徒飲倡家,顧謂一騶卒曰:“汝往白李二,我在此飲,速遣有司持酒肴來。”李二,謂李御史也。俄頃,郡廚以飲食至,甚為豐腆。有一蓐醫。適在其家,見其事,后至御史之家,因語及之。李君極怪,使人捕得騶卒,乃兵馬都監所假,受士人教戒,就使庖買飲食,以紿坐客耳。李乃杖騶卒,使街司白士人出城。郡僚有相善者,出與之別,唁之曰:“倉卒遽行,當何所詣?”士人應之曰:“且往湖州,依龐九耳。”聞者莫不大笑。
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過四,至第五日即須入宿。遇豁宿,例于宿歷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只,聊備于饌。”
『夢溪筆談章節目錄』
-
夢溪筆談 譏謔部份譯文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時,有一次夜里私下逛妓院,碰上幾個為非作歹的家伙,被弄得很難堪。曼卿喝醉了,與幾個家伙爭吵計較,結果被金吾街司的巡邏兵帶走。曼卿為人詭詐怪異,不拘小節,就對主事的廂…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滿庭芳(甲寅生日) [方岳]
- 圣女祠 [李商隱]
- 贈詩僧懷靜 [方干]
- 賀新郎(送靜齋堂召,和朔齋韻) [李曾伯]
- 水調歌頭(陳平章即席賦) [劉辰翁]
- 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晏幾道]
- 卜算子(憶梅花) [盧祖皋]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