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常識
-
釣叟 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于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弦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也因其與音樂關系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致,故能占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系密不可分。以詞來說,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則出于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詞七十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陽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于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秦月樓〕〔點絳唇〕〔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詞〕〔傳踏〕〔諸宮調〕〔賺詞〕等見于〔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音樂,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于音律者,不為害也,在<<中原音韻>>北曲黃鐘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里〕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于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曲藻序>>: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凄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 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樂的長短調,不論散曲或戲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標明宮調和曲牌名,且每種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但亦有(借宮)。 宮調 古代的音樂把調稱為宮調,只要是樂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組成,五音或七音,歸納其音列就叫調式,在古代樂律總共有十二律呂,樂音有五音二變,律呂的名稱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呂均為半音階,六個單數半音稱為律,六個雙數半音稱為呂,合稱六律、六呂,統稱律呂,亦稱十二律。而這十二律呂是古時候定音律時所用吹管的名稱,也因為其短不一,故產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樂部三載,比例是以黃鐘的長九寸為準,用〔三分損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計算。十二律呂以〔黃鐘〕聲最低,黃鐘以上遞高半音階。至應鐘止這相當于西洋音樂的十二調。對照如下: 黃鐘=C 大呂=#C或降C 太簇=D 夾鐘=#D或降E 姑洗(顯音)=E 中呂=F 蕤賓=#F或D 林鐘=G 夷則=#G或降A 南呂=A 無射=#A或降B 應鐘=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階: 宮=(簡譜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變征=#3(凡) 征=5(六) 羽=6(五) 變(閏)宮=#6(乙) 互相〔旋宮〕亦是以某一律管為宮聲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調。但這已超出人類耳朵的極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蘇歧婆的二十八調。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宮十二調如下: 六宮:仙呂、南呂、黃鐘、中呂、正宮、道宮。 十二調:羽調、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調、角調、越調、雙調、宮調。 在六宮十二調中揭指、宮調、角調皆有目無詞。道宮、羽調、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則曲牌甚少。常用的宮調僅仙呂、南呂、黃鐘、中呂、正宮、大石、商調、越調、雙調。即是所謂的〔九宮〕這九宮亦是宋時的俗名,經過旋宮后名子又不一樣了。俗名跟古名還有現代樂調及笛色如下: 正宮(黃鐘宮)=A 小工調或尺調、大石調(黃鐘商)=B 小工調或尺調 、中呂宮(夾鐘宮)=C 小工調或尺調、雙調(夾鐘商)=D 乙調或正工調、南呂宮(林鐘宮)=E 凡調、仙呂宮(夷則宮)=F 小工調或尺調、商調(夷則商)=G 六調或凡調或小工調、黃鐘宮(無射調)G六調或凡調、越調(無射商)=A 六調或凡調或小工調。 聲情 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元人芝庵〔唱論〕: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分做作六呂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如下: 仙呂宮唱:〔清新綿邈〕 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 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悵雄壯〕 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蘊藉〕 小石唱:〔綺麗嫵媚〕 高平唱:〔條暢晃漾〕 般射唱:〔拾綴坑嶄〕 歇指唱:〔急并虛歇〕 商角唱:〔悲傷宛轉〕 雙調唱:〔健捷激裊〕 商調唱:〔凄愴怨慕〕 角調唱:〔嗚咽悠揚〕 宮調唱:〔典雅沉重〕 越調唱:〔陶寫冷笑〕 小令專用曲牌: 黃鐘:人月圓.括地風.晝夜樂.紅衲祅(又名:紅錦袍).賀圣朝。 正宮:鸚鵡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漢東山(又名:撼動山).綠幺遍.普天樂.青納祅。 仙呂: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樓人.元和令。 南呂:干荷葉(翠盤秋).三棒鼓聲頻。 中呂:喬捉蛇.鶻打兔.四換頭.攤破喜來春。 大石:初生月兒.陽關三疊。 小石:青杏兒.天上謠.歸來樂。 商調:百字知秋令.秦樓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壽。 越調:糖多令.平湖樂(又名:小桃紅).霜角。 雙調:百字折桂令.胡搗練.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驟雨打新荷.楚天遙.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兒.枳郎兒.華嚴贊.河西六娘子. 山丹花.魚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數兼用曲牌: 黃鐘:出隊子.節節高.者刺古.醉花陰.喜遷鶯.四門子.掛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兒)滴溜子.鮑老催.雙聲子.太平令.黃龍袞。 正宮:叨叨令.塞鴻秋.脫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雙鴛鴦.風入松.梁州令.雁過聲。 仙呂:寄生草.游四門.后庭花.醉扶歸.醉中天.一半兒.四季花.青哥兒.憶王孫.后庭花破子.皂羅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呂:四塊玉.玉交枝(玉嬌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學士。 中呂:迎仙客.上小樓.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謁金門).四邊靜.紅銹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滿庭芳.醉高歌.喜春來.賣花聲.堯民歌.斗鵪鶉.粉蝶兒.醉春風.石榴花.耍孩兒.鮑老兒.剔銀燈.蔓菁菜.縷縷金.行香子.榴花泣.遶紅樓.駐云飛.水紅花。 大石:念奴嬌。 商調:梧葉兒(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滿堂紅.涼亭樂.黃鶯兒.踏莎行.蓋天旗.應天長.遶池游.字字錦.不是路.滿園春.上京馬.金菊香.高陽臺.浪來里。 越調:黃薔薇.慶元貞.天凈沙.寨兒令(又名:柳營曲).祝英臺.亭前柳.下山虎.五韻美.五般宜.蠻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雙調: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歡(又名:燕引雛.風引雛.小婦孩兒).對玉環.胡十八.錢絲泫.一錠銀.慶東原.阿納忽.撥不斷.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馮夷曲).慶宣和.落梅風(又名:壽陽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嬌).清江引(又名:江兒水)碧玉蕭.折桂令(又名:蟾宮曲、折桂回、天香引).駐馬聽.沉醉東風.轉調淘金令.夜行船.喬木查.搗練子.孝順歌.鎖南枝.漿水令.錦衣香.太平令.攤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雙玉供.嘉慶子.尹令.品令。 小令雜劇兼用曲牌: 黃鐘:古水仙子.古寨兒令.古神杖兒.掛金索.降黃龍。 正宮: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陣子.錦纏道.新荷葉.柳穿魚.刷子帶芙蓉.漁燈映芙蓉。 仙呂:賞花時.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哪咤令.鵲踏枝.村里迓鼓上馬嬌.勝葫蘆.柳葉兒.金盞兒.元和令.游四門.后庭花.普賢歌.鵲橋仙.解三酲.望吾鄉.一封書.醉羅歌.奉時春.攤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雙赤子.畫眉兒.鵝鴨滿渡船.千秋舞霓裳。 南呂:金字經(又名:閱金經、西番經).賀新郎.斗蝦蟆.牧羊關.紅芍藥.哭皇天.烏夜啼.滿江紅.十樣錦.步蟾宮.漁燈兒.錦漁燈.錦上花.錦中拍.錦后拍.恁麻郎.金錢花.粉孩兒.會河陽.攤破地錦花.越恁好.劉潑帽.朝天懶.秋夜月.東甌令.金蓮子.玄鶴鳴。 中呂:齊天樂.紅衫兒.白鶴子.般涉哨遍.沁園春.泣顏回.撲燈蛾.馱環著.添字紅繡鞋.古輪臺。 大石:玉樓春。 商調:望遠行.河西后庭花.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吳小四.二郎神.簇御林.琥珀貓兒墬.山坡五更.僥僥令.園林好.雙雁兒。 越調:憑欄人.酒旗兒.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麻郎兒.絡絲娘.雪里梅.紫花兒序.東原樂.棉搭絮.拙魯速.金蕉葉.鬼三臺.祝英臺近.杏花天.豹子令.水底魚.憶多嬌.斗黑麻。 雙調:得勝令.春閨苑.喬牌兒.雁兒落.掛玉鉤.豆葉黃.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攪箏琶.川撥棹.甜水令(又名:滴滴金).蛾郎兒.字字雙.雁兒舞.武陵花.三仙橋.三月海棠.新水令.豆葉兒.柳搖金.姐姐帶五馬.五供養。 帶過曲所用曲牌: 正宮:脫布衫帶過小梁州.小梁州帶過風入松。 仙呂:后庭花帶過青哥兒.哪咤令帶過鵲踏枝、寄生草。 南呂:玉交枝帶過四塊玉.罵玉郎帶過采茶歌.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 中呂: 喜春來帶過普天樂.齊天樂帶過紅衫兒.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邊靜.快活三帶過朝天子.醉高歌帶過紅繡鞋.醉高歌帶過攤破喜春來.醉高歌帶過喜春來.十二月帶過堯民哥.越調:黃薔薇帶過慶元貞.雙調:水仙子帶過折桂令.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鴻門凱歌).雁兒落帶過清江引碧玉蕭.江兒水帶過碧玉蕭.竹枝兒帶過側磚兒.錦上花帶過清江引碧玉蕭.一錠銀帶過大德歌.沽美酒帶過快活年. 殿前喜帶過播海令大喜人心.梅花酒帶過七兄弟.沽美酒帶過太平令.楚天遙帶過清江引.對玉環帶過清江引.中呂帶過雙調:醉高歌帶過殿前歡.滿庭芳帶過青江引。 正宮帶過雙調:叨叨令帶過折桂令。 中呂帶過仙呂:山坡羊帶過青哥兒。 定格句 人月圓:上片7,5。4,4,4。 下片4,4,4。4,4,4。 括地風:7,4。7,4,4。7,7。3,3、4。5,7。 晝夜樂:(7,2。7),7。7,7。3、4,4,6。 〔幺〕7,2,2。7,7。7,(7。4,4,6) 。注:其中第三句首二字需疊上句,例:風吹梅花過小 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第八、九兩個四字句需疊 用,例:空教人夢斷魂芳。心癢難揉,心癢難揉,盼不 得雞兒叫。 紅納祅:6,6,6。5,5。6,6,6。 賀圣朝:3、3,3,7。7,6,6。 黑漆弩:前片7,7。7,6。后片7,6。7,7。 甘草子:3、4,5。6,6。7。3、3,7。4。 漢東山:5,5,5。2(也么哥)7,3,3,3。 綠幺遍:5,5。4,4。4,4。7,2,7。 普天樂:3、3。4、4。3、3。7,7。4,4,4。 青納祅:6,6,7。7,5,6。6。7。6。 錦橙梅: 太常引:7,5。5,7。〔ㄠ〕4,4,5。5,7。 注:〔ㄠ〕需換頭連用。 三番玉樓人: 元和令:5,5,7。5,7,6,6。 干荷葉:3、3,5。3、3,7,5。 三棒鼓聲頻:4,4。4,4。7,4。7,4。 7,4。7,4。7,5。5,3。7。 喬捉蛇: 鶻打兔: 四換頭: 攤破喜春來:7,7。6,6,6。3,5。 初生月兒: 陽關三疊: 青杏兒: 天上謠: 歸來樂:7,7。5,5。6,6。5,6。5,4。 百字知秋令: 秦月樓: 玉抱肚: 桃花浪: 芭蕉延壽: 糖多令: 平湖月(小桃紅):7,5,7。3,7。4,4,5。 霜角: 百字折桂令: 胡搗練: 大德歌:3、3,7.5,6(3.3.)7,5 快活年: 十棒鼓:7,5。7,7。7,5,5。 祅神急: 驟雨打新荷:上片4,5,4。4,5。6,7。3,4,4。 (小經樂) 下片4,5,4。4,5。6,7。3,6,4。 楚天謠: 播海令: 青玉案: 皂旗兒: 枳郎兒: 華嚴贊: 河西六娘子: 山丹花: 魚游春水: 河西水仙花: 出隊子:4,7。7,7,7。 節節高:4,4。4,4。3、3,3,6。 者刺古: 醉花陰:7,6。5,4,5,5,7。 喜遷鶯:4,7。2,5,7,3,4,4。 四門子:7,6。7,6。3,3,7。3、3,7。 掛金鎖: 竹枝歌:7,7,7。5,5。5。 滴溜子:5,4。5,4,6。5,5,4,4。 鮑老催:4,7。7。3、3,3。7,7,3,3。 雙聲子:3、3,6。3、3,6。3、3,3、3。5,4。 太平令:4,7。7,6。 黃龍袞:5,5,5,5,7。4,4。3、3,3。 注:前雙五用相同字。 叨叨令:7,7。7,7。5,5,7。 塞鴻秋:7,7。7,7。5,5。7。 脫布衫:7,7。7,7。 小梁州:7,4。7,3、4。〔幺〕7,6。3、3。4,5。 醉太平:4,4。7,4。7,7,7。4。 六幺遍:3,3。4,4。4,4。7,2,7。 雙鴛鴦: 風入松:7,4,7。7。6,5。 梁州令:7,5,7,3,3,3。 雁過聲:7,7。7。6,7。5,7。7。 寄生草:3,3.7,7,7,7,7。 游四門: 后庭花: 醉扶歸:5,5。7,5。7,5。 醉中天:5,5.7,5.6,4,4 一半兒:7,7,7。3,7。 四季花: 青哥兒:6,6。6。6,6,6,6。 4,4,4,4。5,4,4,4,4,4。7,6。 憶王孫: 后庭花破子: 皂羅袍:6,3、4。7,7,4,4,4,4。7。 好姐姐:6,3、4。4,7。3,7,7。 桂枝香:4,4。7,7。5,5。4,4。3,7,7。 四塊玉:3、3,7。7,3、3,3。 玉交枝:4,6。7,3、3。7,7。6,6。 一枝花:5,5。5,5。4,5,5。7,7。 香柳娘:5,5,4。7。5,5,5,5,5,5,4,4。 注:第一.二雙五需同字,3.4亦同,6.7亦同。 例:乍沉沉、夢醒,乍沉沉、夢醒,故吾久失,形神忽 地重圓就。猛回思、惘然,猛回思、惘然,現在自 周莊,蝴蝶復何有。似亡家、客游,似亡家、客游 ,歸來故丘,室盧依舊。 宜春令:3、3,3、4。47。3、4,3、4。3、4,4。 三學士:7,6。7,7。7,3、3。 迎仙客:3、3,7。3,3。4,5。 上小樓:4,4,4。4,4。3,3,4,7。 〔ㄠ〕4,4。4,4,4。3、3,4。4,4。 快活三:5,5。7,5。 朝天子:2,2,5。7,5。4,4,5。2,2,5。 四邊靜:4,7。4,4。4,5。 紅繡鞋:7,7。7。5,5。5。 十二月:4,4。4,4。4,4。 山坡羊:4,4,7。3,3,7。7。1,3;1,3。 滿庭芳:4,4,4。7,4。 7,7(或6,6)。3、4,5。 普天樂: 醉高歌:6,6。7,6。 喜春來(陽春曲):7,7。7,3,5。 賣花聲:7,7,7。4,4,7。 堯民歌:7,7。7,7。2,5,5。 斗鵪鶉:4,4。4,4。7,6,4,4。 粉蝶兒:4,7,7。3、3,4。4,7。 醉春風:5,5。7,1,5,4,4。 石榴花:7,5。7,7。7,7。7,5。 耍孩兒:6,6。7,6。7,7。3、4,4。 鮑老兒:7,5。7,5。4,4,4。4,4,4。 剔銀燈:7,7。7,7,3,3,4。 蔓菁菜:6,7。4。7,5。 縷縷金:3、3,5,3。5,4。7,5,5。 行香子:4,4。7,4,4。4,3,3。 榴花泣:7,6。7。7。4,8。7,7。 繞紅樓:7,3、4。4,4,4。 駐云飛:5,7,5,5。5,4。4,5。7,7。 水紅花: 念奴嬌: 梧葉兒:3,3,5。3,3,3,7。 滿堂紅: 涼亭樂: 黃鶯兒:2,2,4,4。3,4,4。 踏莎行:4,4。4,4。4,4。4,4。 蓋天旗:4,6。4,4。3,3。4,4。 應天長:3,3。4,4,7。3,3,4。 繞池游:4,5。7。4,4,7。 字字錦:5,5。5,5。3,6,3,7。2,4,6。 4,5。3,3,3、4。5,5,4,4,4,4。 7,4。6。 不是路:4,7。3,7。3,7,7。3,7,4。4。 滿園春:3、3。3、3。7。3、3,5,6。 5,5,4,4。4,7。 上京馬:7,7。7。7,7。 金菊香:7,7。4,7。 高陽臺:4,4。7,4,6。2,7,7。7,4。 浪來里:5,5。7,7,4,7。 黃薔薇: 慶元貞: 天凈沙:6,6,6。4,6。 寨兒令: 祝英臺: 亭前柳:5,5。5。2,5。4,3,3。 下山虎:4,4,5,4。4,4,7。5,5。5,4,7。 五韻美:3,3。7,7。4,4。3,3,7。 五般宜:3、4,3、4。5。4,4。4。4,5,5。 蠻牌令:5,5。5,3。3、4,3、4。3,3。7。 黑麻令:3、4,3、4。3、4,3、4,3、4。 4,3、4。4,4。 江神子:5,3、4。6,7。3,2。 沽美酒:6,6。7,7,6。 秋江送: 殿前歡:3,7,7。4,5,3,5。4,4。 對玉環: 胡十八:3、3。3、3。7,2,2。3,3。 錢絲泫: 一錠銀: 慶東原:3,3,7.4,4,4.5,5。 阿忽納: 撥不斷:3,3,7。7,7,4。 水仙子:7,7,7。5,6。3,3、4。 慶宣和:7,4。7,2,2。 落梅風:3、3,7。7,7。 步步嬌:7,5。3,7。3、4。 清江引:7,5.5,5。7。 碧玉蕭:4,5.4,5.5,5.3,5.1,5. 折桂令(蟾宮曲)(天香引):6,4,4。4,4,4。 7,7。4,4,4。 駐馬聽:4,7。4,7。7,7。3,7。 沉醉東風:6,6。3,3,7。7,7。 亦有7,7。3,3,7。7,7。 轉調淘金令: 夜行船:7,7。4,4。6。 喬木查:5,5。7。5,4。 搗練子:3,3。7,7。 孝順歌:6,5。5,5,4。4,4,4,6。 鎖南枝:3,3,7。6,5。6。3,3,3。 錦衣香:3,3。3,3。4,4。 漿水令:3、4。3、4。7,4。4,3。3,7。 3,3、4。3,3、4。 太平令:7,7。7,7。2,2,2,7。 攤破金字令:4,5。4,5。4,4。 6,4,7。5,5。4,4,7。 夜雨打梧桐:3,3。5,3、4。6,4,7,7。 4,3,5,5。 雙玉供:4,3、4,3、4,3、4。4,3、4。7,7。 嘉慶子:7,7,6。3、3,3、3。 尹令:6,6。6,4,7。 品令:4,5。4,5。4,5。4,5。4,7。 古水仙子:6,7。4,4,6,7,7,7,5。 古寨兒令:2,2,4。7,6,6。 古神杖兒:4,4。4,4。4,4。7,6。 〔ㄠ〕4,4。4,4,4,4。6,6。 掛金索:4,6,4,6。4,6。4,6。 降黃龍:4,4,4。4,4,4。2,4,7。7,4。 端正好:3,3。7,7,4。 〔ㄠ〕3,3。7,6。3,3;3,3;3,3; 3,3,5。 滾繡球:3,3。7,7。5,5。7,7。7,7,4。 倘秀才:7,7,7。6,2。 笑和尚:5,5。5,3,3。4。 呆骨朵:7,7。4,4,6,6。6,6。 破陣子:6,6,7,7,5。 錦纏道:3,7。5。3,6。7,7。5,7。5,7。5。 新荷葉:7,7。7,7。 柳穿魚:7,7。7,7。6,7。 刷子帶芙蓉:5,4,4。4,6。2,7,7。4。3,7。 漁燈映芙蓉:3,3。4,4。7,4。7,7。2,4。7,7。7。3,7。 賞花時:7,7。5,4,5。 點絳唇:4,4。3,4,5。 混江龍:4,7。4,4。7,7。「4444」7,4,4。 「」可自行增減句。 油葫蘆:7,3。7,7,7。5,5,7,5。 天下樂:7,2,3。7,7,5。 哪咤令:2,4。2,4。2,4。3,3,7。 鵲踏枝:3,3。4,4。7,7。 村里迓鼓:4,4。7,7。4,4。3,3,3,7。 上馬嬌:3,3,5。7,6。 勝葫蘆:7,5。7,4,3,5。 柳葉兒:7,7。7,3,3,7。 金盞兒:3,3,7。5,5。5,5。5,5。 元和令:6,6。7,7,7,5。 游四門:7,5。7,7。5。 后庭花:5,5。5,5,3。4,5。5,5,5。5,5。 普賢歌:7,7,5。5,7。 鵲橋仙:4,4,6。7,7。 解三酲:7,7。7,6。7,7。3、4,4。 望吾鄉:4,5。7。7,5。3、3。3、3。 一封書:5,6。5,6。7,7。3、3。7。 醉羅歌:7,7。7,7。4,4,4,4。7。3,3,7。 奉時春:7,7。4,4,7。 雙赤子:4,4。7,6。4,4,4。6,6。 畫眉兒:4,4。7,7,7。6,6。 鵝鴨滿渡船:4,4。3,3,5。4,3。7,7。 千秋舞霓裳:3,5。7。4,4,3,6。 7,7。7,3,7。 金字經:5,5,7。1。5。3,5。 賀新郎:7。4,4。7,7。7,6,6。5。5,5。 斗蝦蟆:6,6。6「6666。666。6666666。4 444。4。」7。3、3。2,4,4。「」增減句。 牧羊關:6,7。4,4。5,5。5,5。 紅芍藥:7,4。7,4。6,7。7,4。 哭皇天:5,5。5,5。「444」7。 「4444」744。「」增句 烏夜啼:7,7。7,4,4。7,7。3、3,4,4。 滿江紅:4,7。7,4。7,7。8,3。3、3,3、3。 5,4。7,7。8,3。 十樣錦:3、4,6。7,7。2。7,7。4,4。2。 4,4,4。4,4,4。7,7。4,4,4。 3、3,7。7,6。5,7。7,7,7。7。 4。7,7。3、3,3,7。6,6,7。6,5。 3、3,6。3、3,6。7,7。3、4,4。 步蟾宮:7,7。8,6。 漁燈兒:7,7。7。4,4。 錦漁燈:7,7。7。7。 錦上花:3、3。3、3,7。3、3。3、3。7,5。 錦中拍:7,5。7,7。6,7,7。4,4。6。 錦后拍:7,7。5,5,3。4。7,7,7。 恁麻郎:7,7。7,7。7,7。 金錢花:7,2。5,2。7,3,3。3,3。 粉孩兒:6,7。7,7。7,7。 會河陽:4,4。3,5。2,4,4。3,3。5,7。 攤破地錦花:3,6。4,6。4,4。3,6。 越恁好:4,4,5。4,6。7,4。7,7。 劉潑帽:7,3、4。7,4,5。 朝天懶:7,5,3。7,3。5,7。 秋夜月:3,5,7,7。3,2,3,2。 東甌令:3,3,7,7。5,7,5。 金蓮子:3,7,3、4。5,5。 玄鶴鳴:5,5。5,5。「444」7。 「4444」7,4,4。「」為增句。 齊天樂: 紅衫兒: 白鶴子:6,6。6,6。 般涉哨遍:7,7,5,7。3、4,4,5。6,4,4。 7,7。4,4,4。 沁園春:4,4,4。5,4,4,4。4,4,7。3,4,4。6,8。5,4,4,4。4,4,7。3,4,4。 泣顏回:5,6。4,6。4,7。7,7。 撲燈蛾:6,6。3,3。4,4。4,4。4,4,7。 馱環著:5,4。4,4,6。4,5,4。7,7。3、3,4,4。 添字紅繡鞋:7,7。3、3,6。7,5,5。 注:后雙五需相同字。 古輪臺:3,7。5。4,4,6。4,4,7。4,7。 4,4,4。5,3,7。 玉樓春:7,7。7,7。 望遠行: 河西后庭花: 集賢賓:7,5。7,7。7。7。7,7。5,5。 逍遙樂:4,4,4。4。7,7,7。4,4,4。 醋葫蘆:5,5。7,7。4。7。 〔ㄠ〕5,5。7,7。4,7。 吳小四:3、3,5。7,7。6。 二郎神:3,7。7,4,6。7,7。2,3,6。 簇御林:3,3。6,7,6。3、4,5。 琥珀貓兒墬:4,5,7。7,2,4,4。 山坡五更:7,7。7,3,5。3,3,3。4,3。4,4。 僥僥令:5,5。7,7。 園林好:3、4,3、4,3,5。3、3,3、3。 雙雁兒:7,6,7。5,5。 憑欄人:7,7.4,4 酒旗兒: 調笑令:2,3。7,7。6,7,6。 禿廝兒:6,6。6,3,3。 圣藥王:3,3,7,3、3。7,5。 麻郎兒:4,4。7,7。〔ㄠ〕7,7,7,7。 絡絲娘:7,7。7,4。 雪里梅:5,5。4,4,4。 紫花兒序:4,4,4。4,4,4。7,4。4,4。 東原樂:6,6。7,7。3,7。 棉搭絮:4,4。4,4。7,7,6,6。 拙魯速:6,6,4,4。7,7,7。 〔ㄠ〕6,6。4,4,4,4。4,4,4,6。 金蕉葉:5,6。4,6。 鬼三臺:3,3。4,3,3,4。7,7。4,4。 祝英臺近:3,3,5。4,5。6,4,7。 杏花天:7,3、4。7,3、4。 豹子令:7,3。7,3。7,7,7。 水底魚:4,5。4,5。4,5。4,5,5。 注:后雙五同。 憶多嬌:3、3,7。7,4,4,6。注:雙四相同字。 斗黑麻:4,4,4,4。3,3。4,4。 4,5。4,4,4。 得勝令:5,5。5,5。2,5。2,5。 春閨苑: 喬牌兒:5,5。7,7,5。 雁兒落:5,5,5,5。 掛玉鉤:7,5。7,5。3、3,4,4。 豆葉黃:4,4,4,4,4,3。4,4,4,4。 七弟兄:2,2。3,7,7,7。 梅花酒:6,5,5,5,5,6。 收江南:7,7,7,5,7。 攪箏琶:3,5。4,4。3、3,3。6,4。 川撥棹:3,5。4,4,7,5。 甜水令:4,4,5。4,4。7。 蛾郎兒:3、3,7。3、3,7。3、3。3、3,3。 字字雙:7,2。7,2。7,2。7,2。 雁兒舞:4,4,5,4。4,4,3,5。 武陵花:4,7。3、3,6。7,7。5,3。7。4,3、 3。7,3。7,4,4,5。6也么哥6也么哥。 4,7,7。 三仙橋:4,5。4,5。6,3,5,5,5。7,5,4。 5,7。 三月海棠:3,7。3、2,4。2,7,7。5,3,7。 新水令:7,7。5,5。4,5。 豆葉兒:4,4。4,4。7,4,4,4。 柳搖金:4,4。5,5。5,7,5。4,4。4,4,4。 姐姐帶五馬:6,3、4。4,5。6,4。7,4,4。 4,4。 五供養:4,4,4。5,5。4,3、4。3,3,7。 脫布衫帶過小梁州: 小梁州帶過風入松: 后庭花帶過青哥兒: 哪咤令帶過鵲踏枝、寄生草: 玉交枝帶過四塊玉:4,6。7,3,3。7,7。6,6 (玉交枝)3,3,7。7。3,3,3。(四塊玉) 罵玉郎帶過采茶歌:7,6,7。3,3,3。(罵玉郎)3,3,7。7,7。 (采茶歌) 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7,6,7。3,3,3。 (罵玉郎)4,4。3,3,3。4,4。3,3,3。 (感皇恩)3,3,7。7,7。 (采茶歌) 喜春來帶過普天樂: 齊天樂帶過紅衫兒: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邊靜: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5,5。7,5。 (快活三) 2,2,5。7,5。4,4,5。 2,2,5。(朝天子) 醉高歌帶過紅繡鞋: 醉高歌帶過攤破喜春來:6,6。7,6。 (醉高歌)7,7。6,6,6。3,5。(攤破喜春來) 醉高歌帶過喜春來: 十二月帶過堯民歌:十二月句式為六個四字每句前前加三個襯字 ,堯民歌7,7,7。2,5,5。 黃薔薇帶過慶元貞:5,5。6,6。7,7,7。5,5。 水仙子帶過折桂令: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5,5。5,5。5,5。5,5。 2,5。2,5,。 雁兒落帶過清江引碧玉蕭: 江兒水帶過碧玉蕭: 竹枝兒帶過側磚兒: 錦上花帶過清江引碧玉蕭: 一錠銀帶過大德歌: 沽美酒帶過快活年: 殿前喜帶過播海令大喜人心: 梅花酒帶過七兄弟: 沽美酒帶過太平令:5,5。7,4,6。 (沽美酒)6,6。6,7。2,2,2。 2,6。(太平令) 楚天遙帶過清江引:楚天遙:通首五字八韻,似詞牌生查子; 清江引7,5。5,57。 對玉環帶過清江引: 醉高歌帶過殿前歡: 滿庭芳帶過青江引: 叨叨令帶過折桂令: 山坡羊帶過青哥兒: 小令作法 〔尋常小令〕 每一支小令都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篇幅極為短小,相當于詩一首或詞一闋,也稱為「單調小令」。 〔摘調〕 摘取散套中最精采的曲子,單獨予以傳唱,就稱為「摘調」。不過這其中有一個限制,那就是最精采的曲子如果是在尾聲的部分,就不可以摘出來單獨傳唱。 〔帶過曲〕 作曲者在寫完一曲之后,覺得意猶未完,于是選取同一宮調而音律可以和前曲相銜接的再成一曲,在這兩曲之間,加上「帶」字或「帶過」,稱為「帶過曲」。 〔集曲〕 選取各宮調中調名相同曲子的零碎句,另行組合聯續成一組曲子,并給予一個新的曲名,稱為「集曲」。 〔重頭〕 將同一支曲牌,重復寫作,稱為「重頭」。以此類推,其中開始的起句,重寫的曲子和原來的曲子,前后不一樣的就稱為「換頭」。 〔同調重頭演故事之小令〕 作曲者在面臨題材豐富,內容曲折的創作材料時,又非用一支曲牌寫完不可,這時只好把同一個曲調拿來重復使用,就稱為「同調重頭演故事之小令」。 〔異調間列演故事之小令〕 用不同的曲調,或用兩調相間的方式,來描述故事,而且各調間的情節又相互關聯的,稱為「異調間列演故事之小令」。 散套作法 〔尋常散套〕 指的是一般常用的散套,通常是首尾兼顧,結構最為完整。其中又分為: (一)南北分套:也就是南、北曲二種散套,都要根據其樂調的差異,來分開使用。 (二)南北合套:選取南、北曲中曲牌相近的合為一套,有以北曲作為起頭者,亦有用南曲作為起頭者,南、北曲相間排列而成。 〔尋常無尾聲散套〕 前面的尋常散套,是有尾聲的散套。尾聲的主要作用,在于本曲結束前,留給聽者一種余韻未絕之感。一旦某首散套寫到最后一支正曲時,不僅文意完盡且能收束全文,這時最后這支正曲已具備了尾聲的作用,因此就不必再有尾聲了。這種情況所形成的散套,就稱為「尋常無尾聲散套」。 〔重頭加尾聲散套、重頭無尾聲散套〕 以第一支曲調為準,接下來的每一支曲子,都用第一支曲子來重復使用,如此聯組而成的散套,有尾聲的稱作「重頭加尾聲散套」,無尾聲的則稱作「重頭無尾聲散套」。 雜劇體制 〔折數〕 所謂「折」,指的就是宮調曲套的數目,「一折」就是一個宮調的一套曲,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解釋,相當于戲劇的「一幕」的意思。北雜劇通常是每劇四折。 〔楔子〕 在雜劇之前,加入一、二支曲子,用來引出正文;或是折與折之間,用來銜接劇情的,都稱為「楔子」。 〔科、白〕 「科」就是舞臺上表演的動作,「白」就是舞臺上表演時的口語和對話,由于北雜劇在表演時,是以唱曲為主,對白為賓,所以「白」一般又稱為「賓白」。 〔腳色〕 分為(一)「末」,也就是男角,所以男主角就稱為「正末」。 (二)「旦」,也就是女角,所以女主角就稱為「正旦」。 (三)「凈」,也就是俗稱的「花面」。 (四)「丑」,就是俗稱的丑角。 (五)「雜」,除了以上四類的腳色之外,依據劇本的需要而出現的人物,譬如說行人、隨從、雜役等等,都稱為「雜」。 〔題目正名〕 北雜劇在演出前,通常會用兩句或四句字數相同的對句,表示出全劇的表演綱目,然后再以其中最為精簡確當的文字,作為本劇的劇名。舉例來說,譬如白樸的《梧桐雨》雜劇的「題目正名」是: 〔題目〕 安祿山反叛兵戈舉 陳玄禮拆散鴛鴦侶 〔正名〕 楊貴妃曉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然后這出雜劇便以「正名」中的「梧桐雨」來命名。再如馬致遠的《漢宮秋》雜劇的「題目正名」是: 題目: 沈黑江明妃青冢恨 正名: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然后這出雜劇便以「正名」中的「漢宮秋」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