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雜的詩體分類
-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guān)采集,并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chuàng)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后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fēng),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現(xiàn)代詩”名稱,開始使用于1953年—紀弦創(chuàng)立“現(xiàn)代詩社”時確立?,F(xiàn)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nèi)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jīng)營重于修辭。“古典詩”與“現(xiàn)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xiàn)。“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diào)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xiàn)代詩”強調(diào)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熱門詩詞
- 九思
- 【正宮】塞鴻秋_蘇卿寫下金
- 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
- 遠別離(蒼梧山崩湘水絕)
-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
- 【雙調(diào)】青玉案
- 【般涉調(diào)】哨遍_張五牛、商
- 牛相公見示新什,謹依本韻次用以抒下情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離亭前思有寄
熱門名句
-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 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
-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 謗書盈篋不復(fù)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