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阮籍紀念地址

阮籍嘯臺  一陂春水一荒臺,魏晉風流杳難追。欲覓阮蹤成一慟,嘯聲孤起我徘徊。  這是一位游客在阮籍嘯臺前寫下的詩句。穿過尉氏縣縣城東部的一條小巷,可以看到一汪清水陪伴著那個孤傲靈魂身影的土臺,那汪清水是尉氏人所稱的東湖。這的確有些符合阮籍的性格,也符合尉氏“嘯臺清風”之景的記載。  據記載,阮籍嘯臺原“高15丈,闊2丈,有層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進犯尉氏時被毀。而今,阮籍嘯臺看來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遺落在鬧市中的土崗,其上雜樹叢生,有游人經常攀登的小徑。登上去,放目遠眺,陽光燦爛,東湖之上波光粼粼,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回想起阮籍的那個年代。  眾所周知,曹魏、司馬兩個政權推行的都是血腥味十足的極權統治。統治者用強硬的手段御下,制造黨錮之禍來對付士人,士人們只好以柔制剛,用喝酒、佯狂等手段與當權者作頑強而堅定的斗爭,于是便有了風韻脫俗、才情過人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灑脫不羈的風度讓后人景仰,而其代表人物——阮籍,更是令人為之折服。有人甚至這樣評價:魏晉時代失去了阮籍,整個時代將會黯然失色;有了阮籍,魏晉時代才能讓人神思遐往,不停追逐。  阮籍嗜烈酒、善彈琴,喝酒彈琴往往復長嘯,得意時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謂“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所謂的嘯,就是撮著嘴吹口哨。在古時候,嘯是一種音樂,有專門的樂章,可惜早已失傳。據《世說新語·棲逸》記載:阮籍吹的口哨可以傳幾百步遠。一次,阮籍去拜訪隱居在蘇門山中的孫登。他向孫登提出了很多問題,可孫登冷漠如冰,連眼珠子都不動一下。阮籍無奈,就干脆對著孫登吹起了口哨,這下孫登開了尊口:“請再來一次。”阮籍再次長嘯,然后就下山了。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蕩起優美的嘯聲,原來是孫登在長嘯不已,以示與阮籍志同。受到孫登嘯聲的感染,阮籍寫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傳》。  據了解,后人十分尊重阮籍,蘇軾等名人曾經登嘯臺賦詩。如今,阮籍嘯臺已成為尉氏縣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深圳建錦繡中華景觀時曾來函索要阮籍嘯臺的照片,該古跡現已載入《中華歷代名人名勝典》。福建阮姓人士已建議在尉氏召開世界阮姓聯誼會,百余名各界知名人士已聯合倡議舉民力重修阮籍嘯臺。可見,阮籍嘯臺的開發不僅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尉氏乃至開封的開放和經濟發展。

阮籍墓  阮籍墓共有兩處,一為阮籍墓遺址,在河南開封市尉氏縣縣城東南15公里的小陳鄉阮莊村。清朝乾隆年間,大學士阮元曾書墓碑,碑高2.3米,寬0.65米,厚0.26米,正中鐫刻“魏關人候散騎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個隸書大字,左邊鐫刻“大清嘉慶十二年欽差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撫”,右邊鐫刻“提督軍門實授浙江巡撫古尉氏阮元敬書”,下體38個字。其筆法矜持莊重,波磔分明,是尉氏縣所存隸書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來有祠宇,可惜被黃水淹沒,祠毀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資建了新墳塋。  一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城內西南角花盝北崗21號四十三中學內,此為衣冠冢。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建。現有墓冢,墓碑。碑為清光緒二十四(1898年)年立。1981年經整修,下以青灰色磚砌成,上覆封土堆,通高約1.85米,呈圓錐形,底徑約5.3米。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金陵瑣志九種·鳳麓小志》:“山旁有阮步兵籍墓。明萬歷間,李昭掘得石碣,有‘晉賢阮’三字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因以為步兵葬于此。籍生長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際舉族東遷,輿櫬以至與。”顧文瑗《瓦官古跡考》名其地為阮生里。如今在四十三中學的校園內。

廣武山  廣武山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山上有城,是為廣武城,城分東西,中隔一澗。為當年劉邦、項羽對峙處。  據《滎澤縣志》載,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亙不斷……峰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態萬狀”。廣武山歷來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廣武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巨壑,歷史上稱為“廣武澗”,這里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公元前203年,漢軍趁項羽東擊各地之機,出兵奪取成皋,后屯兵廣武,阻楚西進。楚王項羽急忙率兵西來,亦屯兵廣武,和漢軍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爭奪,相持數月,最終因楚軍缺糧,軍心渙散,加上韓信也出兵擊楚,項羽被迫與漢約和,以“鴻溝”(即“廣武澗”)為界中分天下。  阮籍登廣武山觀楚漢戰場時,嘆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實為登勝跡而懷古,借古諷今!

作者介紹

阮籍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與嵇康、山濤等七人被稱為「竹林七賢」。因為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人們也稱他為阮步兵。《晉書·阮籍傳》云:「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這種縱酒頹放,一方面是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同時也是一種躲事避禍的手段。阮籍的代表性文章有《大人先生傳》、《達莊論》等,大抵都是非毀名教,推衍莊周的「齊物」、「逍遙」之旨,表現了一種消極的出世之情。阮籍的詩歌主要有《詠懷》八十二首,內容多是隱晦曲折地抒發了個人內心的苦悶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同時也表現了嚴重的消極沒落情緒。作品有輯本《阮步兵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注》較為詳備。

阮籍的詩詞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