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墓地資料
-
清遠市清新縣文化部門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偶然發現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墓葬。該墓是米芾的衣冠冢,還是真墓?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 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高峰介紹,清新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員在該縣秦皇山一帶考察時,偶然發現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個石刻大字,這引起了專家們極大的興趣。經初步查實,這正是北宋著名大書法家米芾的墓葬。 古墓的石碑上記載著:“大宋太祖考內閣大學士諱芾字元章米府君大人、妣誥封一品夫人米母念六娘鄭氏夫人合葬墓。”該墓于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米氏后裔重修。 經查閱民國版《清遠縣志》記載:清遠境內的湴塘村米氏,“乃芾裔也,芾十世孫由襄陽于元世遷居湴塘(今清遠境內)”,有族譜記載?! 逍驴h光緒年間編寫的《米氏族譜》手抄本記載,“太祖諱芾字元章……太祖婆鄭氏念六娘,生子友仁,合葬在獺凹背?!钡搅嗣总赖谑缹O,從湖北襄陽南遷到今天的清遠湴塘村,開創了清遠米氏700年的家族史。高峰推測,清遠的米芾墓可能始修于元末或明初,清代多次重修,清新縣湴塘村的米氏族人,是米芾的嫡系后人。
曾遭盜挖 此前,北宋米芾墓一直被認為是在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鶴林寺西南黃鶴山北坡下,1984年,鎮江市政府對米芾墓進行了重修。此次在清遠發現的米芾墓是衣冠冢,還是真墓?這是文史專家們追尋的問題?! ∏暹h文史專家在向當地群眾進行調查時了解到,10多年前,清遠米芾墓曾遭人盜挖過。盜墓者以為墓中藏有大量金銀財寶,但一直挖到裝有逝者骨殖的“金塔(瓦罐)”,也沒有挖到值錢的寶貝。數十天后,米氏后人發現祖墓被盜,于是捐資重修?! ‘斈陞⑴c重修祖墓的老人回憶,在米芾墓的第一層安放了一個“金塔”,而“金塔”下約0.5米的第二層,才安放有米芾生前的玉佩腰帶,如今,玉佩腰帶被村民取回放在家中珍藏。墓的第三層則安放了一塊瓦片,瓦片上畫有埋葬祖先骨殖的地圖。
骨殖真墓 高峰說:“如果村民所說的情況屬實,則清遠米芾墓很可能是埋有米芾骨殖的真墓。”支撐這一觀點的理由是:一是根據南方衣冠冢的特點,在“金塔”中會安放一塊寫著祖先生平及官銜的銅牌或銀牌,但清遠米芾墓中沒有發現銅牌或銀牌。 二是南方人在某個地方定居后,一般會回到原籍取走祖先的骨殖,到新的定居點重新安葬,清遠米芾墓很可能是后人將祖先骨殖遷葬到這里。 三是據江蘇的文史專家嚴其林考證,米芾之子米友仁于南宋紹興年間,曾往南遷葬過米芾墓。這與清遠《米氏族譜》中記載的內容相符。
- 米芾
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徙襄陽(今湖北襄樊),寓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出知無為軍。徽宗時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所行多違世異俗,也稱「米顛」、「米襄陽」。善畫山水,自成一家,人謂「米氏云山」。書法得王獻之筆意,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四大家」。大觀元年卒,年五十七?!端问贰?、《東都事略》有傳。著有《寶晉英光集》八卷,《硯史》、《畫史》、《書史》各一卷。詞作有《彊村叢書》本《寶晉長短句》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