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紀念建筑
-
蒙墻寺遺址 蒙墻寺遺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北梁園區境內,為戰國時期宋國蒙遺址、莊子出生地。《帝王世紀●殷商》“......殷有三亳......谷熟為南亳,即湯所都也;蒙為北亳,...湯所盟也;偃師為西亳,湯所徙也......”北亳即古蒙縣,今蒙墻寺。蒙墻寺遺址位于商丘市梁園區北12公里左右的一段黃河故道上(梁園區李莊鎮蒙墻寺村),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個最大的寺院。古寺的遺址在堤南側的蒙墻寺村中。遺址上有1982年12月商丘市人民政府為古跡立的標牌,上書:“該文化遺址為戰國時宋國蒙縣和漢代梁國的蒙縣遺址。經考證也是古代大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此遺址曾先后出土過不少文物,但大多數失散民間。可幸存的還有:漢代古城墻遺址、漢代古井、漢代磚雕、古代大殿明柱礅、古建筑龍紋琉璃大脊等……”。現為商丘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周墓 莊周墓位于河南省民權縣莊子鎮唐莊村,墓地方圓四十余畝,現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莊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涼亭之中,在涼亭的兩側有泰國莊氏和日本及法國學者、民權縣政府、莊子鎮政府、莊子協會立的石碑數座。陵墓高9.5米,墓的后面是刻有全國各地名人書法的石碑一百余座,稱為碑林。
- 莊周
莊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漢族,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墻寺村)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后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