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評價
-
李覯一生以教授為業,鄉曲俊異從而師之,東南聞風至者常數千人,同郡曾鞏、邑鄧潤甫(北宋名臣)皆其弟子。其終生從事理學研究,所學以推明圣經為本,不泥于漢唐諸儒之說,鑒古論今,著書立言,學識淵博,成就顯著。李覯思想進步,針砭時弊,積極主張改革舊制,是“慶歷新政”理論上的支持者。所著大都是憤吊世故,警憲邦國的政論,被當時譽為“醫國之書”。范仲淹讀其所著,薦于朝,稱其講論六經,辨博明達,釋然見圣人之旨,著書立言有孟子、揚雄之風,并上其所著。在李覯著述中,“《潛書》、《廣潛書》、《禮論》、《周禮致太平論》、《慶歷民言》以及《富國》、《安民》、《強兵》等策,反映了他的政治、經濟、法制、軍事等主張,《易論》和《明堂定易圖序》(《李覯集》前言)”他的思想觀點得到當時眾多有識之士的贊同,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共鳴,影響巨大,震動朝野,成為后來王安石變法的理論基礎。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時光如赤溪長流,風月與青山依舊。然而,往事如煙,物非人杳。風月亭,亭以人名,古往今來慕者如云。觀景憑吊,睹物思人,扼腕長嘆。騷客詩云:“惟昔有鴻儒,其甫曰泰伯。語言妙天下,酌古漱瓊液。上排周孔大,下接蘇黃席。雄辭奮經術,異端拒老釋。構亭集生徒,此焉寄朝夕。平蕪彌漫青,溪水迥環赤。風月留光霽,溪山表明德。我行購遺蹤,世遠不可稽。我誦明堂書,山亭水悠悠”。明代邑人王材亦賦詩云“獨抱遺經草滿庭,竹風梧月對南屏。桃花流水年年在,誰向寒溪面客星?”寄托了對先賢的無限追思。
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李覯
李覯:字秦伯,北宋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