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苦短詩人
-
黃景仁一生仕途困頓,生活極端窘迫,以致窮愁潦倒,赍志而歿。瞿秋白早年在敘述家庭的窮困生活時曾說:“想起我與父親的遠別,重逢時節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們常州詩人黃仲則的名句來,‘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當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贈送友人一詩中,再次提到黃仲則:“詞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對黃仲則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黃景仁是封建社會中窮苦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悲慘遭際,反映在詩歌創作中,形成一個顯著的特點,嗟貧嘆苦,啼饑號寒成為他的作品中十分突出的內容。正如郁達夫所說:“要想在乾、嘉兩代詩人之中,求一些語語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詩人氣質的詩,自然非黃仲則莫屬了。”的確,在他的筆下,凄愴悱惻之情,低回掩抑之感,表現得十分深刻感人。如“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等名言警句,訴說窮愁潦倒的困境,凄苦之情,扣人心弦。但他也有部分篇章反映詩人積極奮發的抱負,以及表現對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和關懷。如“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老親病婦甕牖底,憂饑苦暑誰相伶?明知一雨難驟得,安得將心作頑石。”
作者介紹
- 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家境貧窮,曾奔走各地謀生,所以他的詩,多抒寫他的窮愁和凄涼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