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李密故里

  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縣保勝鄉。保勝鄉位于彭山縣城西北部,至彭山25公里,這里雖然是一個丘區農業鄉,但礦藏資源豐富,有天然氣、頁巖、紅石、礦泉水和芒硝等。 李密故里在保勝鄉西南約7公里的龍安村。成(都)雅(安)高速公路與這個小村擦肩而過,這里四面環山,九峰羅列。

  該村之所以叫龍安村,是因為這里有一座龍門寺。而始建于唐代的龍門寺,正是李密故居之所在。 龍門寺大雄寶殿前,有一塊雕著精美龍圖案的石碑,上面刻著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一道圣旨,說明了重修龍門寺有關事宜。據說,在祖母百年之后復歸仕途的李密,任太守期間,在自己的故里,主持修建了這座寺廟。 但事實是,龍門寺興建于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后不幸被毀,直到清末,道光皇帝頒發圣旨,龍門寺得以再次重建。據說,那時的龍門寺,八座寺廟連起一個群落,氣勢磅礴。后來,寺廟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再次遭遇毀滅的厄運,廟里的佛像也慘遭摧毀。直到上世紀80年代,龍門寺僅剩一尊失去了雙手的釋迦牟尼石刻孤獨地坐在那里,現在的寺廟是1994年才重新修建的。

  道光圣旨石碑的旁邊,還豎立著李密像。據說,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還有一座三孔古石橋,但現己沒于荒草叢中。龍門寺雖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晉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卻是葬于今天彭山縣鳳鳴鎮的龍門橋村,可惜的是李密墓在1965年改土中被毀去。

  大雄寶殿殿右,山崖上刻著 “李密故里”四個紅色大字以及一個巨大的“孝”字,這就是孝文化石刻藝術走廊。在這200米長的天然絕壁之上,鐫刻著歷代頌揚李密孝篤和他的《陳情表》的詩詞,還有再現李密生平和他孝順祖母的淺浮雕組圖。漫步于絕壁之下,靜靜觀賞《陳情表》和李密的事跡,感受中國書法、壁畫的無窮魅力,感悟中華孝文化,正所謂山是一幅畫,畫是—部書,書是—部動人的故事,而故事則是—曲千古傳頌的“孝”之歌。

作者介紹

李密 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李密的詩詞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