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主要作品
-
除《聊齋志異》(包括嶗山道士、小青、畫皮等)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余篇;詩集6卷,1000余首;詞1卷,100余闋;戲本3出(考詞九轉貨郎兒、鐘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云曲),以及《農桑經》、《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還有《狼》、《山市》、《口技》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課文。
蒲松齡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郭沫若對其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出身在一個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少年時就聰明好學,十九歲中秀才,但此后多年參加鄉試,始終沒能中舉,直到七十一歲才補為歲貢生。長期在鄉下教書并進行文學創作。由于仕途失意和生活貧困,使他同情人民的苦難,對封建社會的黑暗也有較深刻的認識。短篇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還寫有一些詩詞、俚曲、戲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