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族屬爭議
-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并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學術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并存,至今尚未定論。
- 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出身在一個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少年時就聰明好學,十九歲中秀才,但此后多年參加鄉試,始終沒能中舉,直到七十一歲才補為歲貢生。長期在鄉下教書并進行文學創作。由于仕途失意和生活貧困,使他同情人民的苦難,對封建社會的黑暗也有較深刻的認識。短篇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還寫有一些詩詞、俚曲、戲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