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介紹
-
方岳(1199--1262)字巨山,號秋崖,新安祁門(今屬安徽)人。理宗紹定五年(1232)進士,曾為文學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權要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諸人,終生仕途失意。工于詩,多描寫農村生活與田園風光,質樸自然。其詞多抒發愛國憂時之情,風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詞集有《秋崖詞》。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塢,塢內原有君子亭、歸來館等建筑,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風光迷人,因方岳見池中荷花茂盛,改名為荷嘉塢。
方岳出身于一個世代耕讀之家,七歲能賦詩,時人稱為神童,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進士。因他剛直不阿,不畏權貴,敢于斗爭,多次遭到權奸貪吏的誣陷和打擊,仕途坎坷。洪焱祖說他"詩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為之,語或天出"(《秋崖先生傳》)。他議政論事的文章,流暢平易,且頗有見地。如《輪對第一□子》指斥當時"二三大臣遠避嫌疑之時多,而經綸政事之時少,共濟艱難之意淺,而計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贊為深切之論。在淮南所作《與趙端明書》指責趙葵治軍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駢文名家,所作表、奏、啟、策,用典精切,文氣紆徐暢達,為當時人所稱道。
- 方岳
方岳(1199-1262)字巨山,號秋崖,歙州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調南康軍及滁州教授。嘉熙間,除淮東安撫司幹官。為制置使趙葵所重,進禮、兵部架閣,添差淮東制之司幹官。以忤史嵩之,罷居四年,淳祐五年(1245),除太學正兼景獻府教授。六年,遷宗學博士。明年,除秘書郎,遷宗正丞兼督視行府參議官,差知南康軍、邵武軍,又以忤賈似道,罷。寶祐間,程元鳳為相,起知袁州,除吏部尚書左郎官。復以忤丞相丁大全罷歸。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宋史翼》有傳。有《秋崖集》四十卷,《秋崖先生詞》四卷。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七稱其詩「不江西,不晚唐,自為一家」。陳廷焯《云韶集評》云:「巨山詞與龜峰相伯仲。」況周頤《秋崖詞跋》云:「疏渾中有名句,不墜宋人風格。應醉率意之作,亦較他家為少。置之六十家中,不在石林、后村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