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洢生平
-
魏學洢(約1596—約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長子,嘉善(今屬浙江)人,萬歷四十年(1571)為諸生。魏學洢在七歲時就能做詩,生性孝順。曾經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橋,斷了腳,也不敢大聲喊痛,唯恐父母擔心受怕。年少時,曾和父親魏大中一起到帷蕭寺苦讀,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誦。成年之后,以擅長寫文章聞名于鄉里之間,而他所做的賦更是精妙,頗受大家的欣賞。魏學洢生活在晚明閹黨橫行的時期,天啟年間,父親魏大中因上疏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誣下獄,魏學洢暗中隨檻車進京,欲上書替父罪,未能如愿。父死獄中,魏學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絕聲。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大約只活了三十歲左右。崇禎初年,曾詔旌他為孝子。一生沒做過官,著有《茅檐集》8卷,為《四庫全書》收錄,內《核舟記》,至今仍為中學語文教材。明崇禎元年(1628),閹逆伏誅,魏大中次子學濂刺血上《痛陳家難疏》,訴說父死并白兄學洢殉孝狀。思宗白其冤,追贈大中為太常卿,謚“忠節”,予祭葬,學洢配祭附葬,私謚“孝烈”。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稱為魏家祠堂、魏家牌樓。祠坊屢經修葺,民國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原址即今嘉善影劇院址。
作者介紹
- 魏學洢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中國明朝末嘉善(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當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長子,一生未做過官,好學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