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作品風格
-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故人稱“七絕圣手”。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zhàn)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由于王昌齡的詩歌最專于七絕,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稱其為“七絕圣手”。清沈德潛說:“五言絕右丞(王維)、供奉(李白);七言絕龍標(王昌齡)、供奉。妙絕古今,別有天地。”
作者介紹
- 王昌齡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為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故世稱王江寧。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圣手。其詩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其詩《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時、宮怨、送別為題材的佳作。有《王昌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