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歷史價值
-
宜春故鄉的人們對這位晚唐著名詩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將鄭谷與袁京(東漢時期出為蜀郡太守,為避兄難隱居袁州)、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被貶至袁州任剌史)、李德裕(唐代宰相李吉甫之子,曾被貶至袁州任長史,后亦當上了唐代宰相)、盧肇(原屬宜春,后歸分宜,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文科狀元)、易重(唐代文科狀元)排在一起,稱作“袁州六先生”。
在宋人祖無擇建造的“韓文公(愈)祠”中,曾將鄭谷的象畫在東墻上,以供后人觀瞻。在舊時代,宜春城南曾有一條街道名曰“鷓鴣路”,就是紀念“鄭鷓鴣”的。近年來,宜春市大力開發修建人文景觀。
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園內,又以“鄭鷓鴣”之名建起了一個“鷓鴣亭”。游客至此,大凡“一卷云臺剛讀罷”的人們,都會“耳邊疑聽鷓鴣聲”了罷?
- 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