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為政舉措
-
軍事 盡管宋徽宗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也并非沒有任何政績,在其統治的中期,宋徽宗派遣將領王厚消滅了青唐羌政權,收復了自中唐以來已經陷于吐蕃人之手300多年的青唐地區,并且在大觀二年(1108),派遣童貫遠征青唐殘部,一路遠征至今新疆且末縣附近,按王安中《定功繼伐碑》所記載“二年詔發兵六萬討之……師逾青海至節占城(今新疆且末縣)”一度控制了西域的東南部地區,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文化 ①繪畫 徽宗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檐,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由于許多畫上并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長繪畫。對鑒別這些畫是否是趙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難度。有一觀點確定他的真跡有《詩帖》、《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而《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是御題畫。 宋徽宗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并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宗詞》。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書畫,與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令穰等畫家往來。即位以后,在書畫方面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對于畫院的重視和發展。他于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以招攬天下畫家。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詩句作為考題。考入后按身份分為“士流”和“雜流”,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養,并不斷進行考核。入畫院者,授予畫學正、藝學、待詔、祗侯、供奉、畫學生等名目。當時,畫家的地位顯著提高,在服飾和俸祿方面都比其他藝人為高。有如此優厚的待遇,加上作為書畫家的徽宗對畫院創作的指導和關懷,使得這一時期的畫院創作最為繁榮。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并且將宮內書畫收藏編纂為《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宋徽宗本人的創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畫院畫家的那樣工謹細麗,而是偏于粗獷的水墨畫。傳世作品中,有其簽押的作品較多,但所畫比較工細的,如《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被認定是他的親筆,兩畫都是水墨紙本,筆法簡樸,不尚鉛華,而得自然之趣。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也屬此類。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北宋滅亡后,興盛一時的徽宗宣和畫院隨之結束,一些畫院畫家經過輾轉逃亡,逐漸集結于南宋的都城臨安,先后被恢復在畫院中的職務,成為南宋畫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劉宗古、楊士賢、李迪、李安忠、蘇漢臣、朱銳、李從訓等都屬于這種情況。宋高宗雖然在政治上也是茍且偷安,但對于書畫之事,仍十分重視,特別是后來他利用繪畫為他的政治服務,組織畫家進行創作。所以,南宋時繪畫活動主要還是以畫院為中心。
②書法 另外,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后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宋徽宗的簽名堪稱甚有特點。像一個“天”字但是這“天”字的第一筆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離。其意為 “天下一人” 宋徽宗趙佶他創造的“瘦金書”,頗得書法家重視,用這種字體書寫的崇寧大觀等錢幣是收藏家至愛的珍品。《書史會要》評價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他的繪畫重視寫生,尤善畫花鳥畫,極強調細節,以精工逼真著稱。 他對自然觀察入微,曾寫到:“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等有關繪畫的理論文章。廣泛搜集歷代文物,令下屬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美術史有相當大的貢獻。 徽宗還喜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詩作跋,后人把這種畫叫“御題畫”。由于 許多畫上并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長繪畫。對鑒別這些畫是否是趙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難度。有一觀點確定他的真跡有《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而《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是御題畫。 宋徽宗還親自出題,留下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佳話: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這里“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里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獨有一青年畫匠奇思杰構,欣然命筆。畫構思很巧妙:幾只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贊:“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的躍然于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 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如。他還發展了宮廷繪畫,廣集畫家,創造了宣和畫院,培養了像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畫家。他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是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至今仍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③宗教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并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 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御注道德經》、《御注沖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游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社會 宋代,是我國茶事演進的重要階段,盛行點茶、斗茶以及茶百戲等。宋徽宗精于茶藝,曾多次為臣下點茶,蔡京《太清樓侍宴記》記其“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據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還下詔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稱優雅的貢茶,如玉清慶云、瑞云翔龍、浴雪呈祥等。 宋徽宗對中國茶事的最大貢獻是撰寫了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為歷代茶人所引用。關于該書書名,此書緒言中說:“敘本末列于二十篇,號曰《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說:“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二十篇”。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中有著錄:“《圣宋茶論》一卷,右徽宗御制”。《文獻通考》沿錄,可見此書原名《茶論》。由于晁公武是宋人,所以稱宋帝所撰茶論為《圣宋茶論》。明初陶宗儀《說郛》收錄了全文,因其所作年代為宋大觀年間(1107一1110),遂改稱《大觀茶論》,清代古今圖書集成收錄此書時沿用此書名,今仍之。 《大觀茶論》全書首緒言,次分地產、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別、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對于地宜、采制、烹試、品質等,討論相當切實。其中尤其是關于點茶的一篇,詳細記錄了宋代流行點茶這種代表性的茶藝,為后人了解宋代點茶提供了依據。
- 趙佶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豐八年(1085)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無嗣,佶以弟繼位。初號建中靖國,調和熙寧、元豐與元祐間的黨爭。不久即改元崇寧,任蔡京為相,變亂新法,國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約金攻遼,成為導致北宋滅亡的禍因。宣和七年(1125),金滅遼后乘勢南下,進逼汴京,逐傳位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淪亡后,與其子欽宗俱被擄北遷。紹興五年(1135),卒于五四城(今黑龍江依蘭),年五十四。崇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擅書法,創「瘦金體」。工花鳥,能詩詞。《詩詞雜俎》有《宋徽宗宮詞》一卷(《十家宮詞》作三卷)、《彊村叢書》有曹元忠輯《宋徽宗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