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墓地
-
概述 蜈蚣害雞有天意?在上清鎮桂洲村采訪時,當地村民都對夏言的功績贊不絕口,但也有不少村民,包括夏龍太在內都認為夏言遭嚴嵩的迫害是天意?! ∠凝執f,桂洲村村頭仙人山上有個廟堂。當年,廟里人養了一只大雄雞,而山上還有一只大蜈蚣,每天雄雞和蜈蚣都要打上一架。有一天,老和尚要出遠門,告知徒弟自己不知多久才能回來,便交代徒弟:雄雞和蜈蚣遲早會互相斗死,因此要徒弟在雄雞死后必須在雞頭上斬上一刀,埋葬在下山路的右邊,而蜈蚣則埋在下山路的左邊。結果徒弟忘了斬上一刀,而且位置埋反了,導致雄雞和蜈蚣都轉世,一直斗到京城。這雄雞就是投胎的夏言,而蜈蚣則是嚴嵩。
傳說猜測 夏龍太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無從得到考究,但熊長勝在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里卻寫道,夏言小時候看戲都是獨腳站立著看的,頭還喜歡往側邊或后面察看,所表現的動作確實跟雞差不多。
夏言墓地達百座 在鷹潭3555.4平方公里的版圖上,自古以來官位最高的,當數貴溪籍(今屬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夏言。在明代,夏言官至朝廷首輔,相當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然而,這位讓當地人長期景仰的首輔卻遭到嚴嵩的迫害,最后客死他鄉。近日,記者前往夏言故里泥陽鎮(今龍虎山風景區上清鎮)桂洲村采訪,了解到不少連當地史志都未曾記載的傳奇故事。
傳說資料 夏言死后,嘉靖帝慢慢后悔起來。上清鎮桂洲村第一小組67歲的夏龍太對記者說,嘉靖帝有后悔之意時,命人將夏言之首稱了一稱,發現有5斤4兩,遂命人用金子鑄成5斤4兩重夏言的頭,置備100副棺材,其中只有1副裝有夏言金首,分于全國各地100處埋葬,葬后還將所有送葬者殺死。因此,截至目前,上清鎮甚至貴溪大部分地區的人們買菜砍肉都沒有5斤4兩的概念,也很忌諱5斤4兩的說法,如果遇到5斤4兩時,人們都會非常自覺地要么以5斤3兩成交,要么以5斤半成交。 熊長勝說,直到很久后,后人才在上饒市郊發現夏言墓的真實所在地。
-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謹,漢族,江西貴溪人。明正德進士。初任兵科給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負。世宗繼位,疏陳武宗朝弊政,受帝賞識。裁汰親軍及京師衛隊冗員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莊田,悉奪還民產。豪邁強直,縱橫辯博,受寵升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不久又擢為首輔。嘉靖二十七年議收復河套事,被至棄市死。其詩文宏整,又以詞曲擅名。有《桂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