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情感糾葛
-
薛濤與元稹一見鐘情,當時薛濤已三十八歲,而元稹小薛濤十一歲。元稹9歲能文,16歲明經及第,24歲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舉制科對策第一,官拜左拾遺。是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世稱“元白”。
當時,薛濤在詩壇已有盛名,令元稹十分仰慕,只恨無緣一面。直到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監察御史,奉使按察兩川,才有機會托人與薛濤相識。三十八歲的薛濤,成熟且有魅力,才情俱備,年老色未衰,吸引了亡妻的元稹。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共同賦詩吟詞,好不愜意。
薛濤已經38歲,對迎來送往的詩妓生涯早已頗感厭倦,見到元稹,即有托身相許之意。她還作過一首詩《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表達了她追求真情摯愛愿與元稹雙宿雙飛的愿望。然而此一段纏綿繾綣的情感,卻因數月后元稹離蜀返京,從此天涯兩分。
薛濤在《贈遠》詩中是這樣描繪的:“知君未轉秦關騎,日照千門掩袖啼。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贝蠹s兩人分手之際,元稹曾答應過了卻公事之后,會再來成都與薛濤團聚。但世事難測,實際情形并不如約定的那樣,元稹后來仕途坎坷,官無定所,在后來頻繁的調動之中,原本比薛濤年輕的元稹,自然不能堅守愛情,加之唐代官吏與妓女交往并無禁令,元之移情別戀,也就在所難免。盡管分手之后,兩人也還保持文墨往來,但在元稹一面,似乎只是應付,并非如當日之信誓旦旦了。薛濤只有遠望長安,掩袖悲嘆,像所有盼望丈夫歸來的妻子,在月缺月圓的時候,登樓寄托一份懷舊的哀思。
就中國文學史而言,兩人也許算得一段佳話;但從薛濤個人的角度來說,卻是一幕遙遠凄清的回憶。薛濤悒郁寡歡,終身未嫁。
- 薛濤
薛濤(?─約834)字洪度,原籍長安,幼隨父居成都,八九歲能詩,十六歲入樂籍,脫樂籍后終身未嫁。時稱女校書。曾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妒窆{譜》謂其卒時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F存濤詩以贈人之作較多,情調傷感。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余首,惜未流傳下來。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后人又輯錄她與李冶的詩合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