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影響
-
左丘明的品行和對人類歷史的偉大貢獻,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左丘明逝世不久,人們即將他著述過的地方稱作“左傳精舍”,予以保護,并代有修葺。
漢初,肥城置縣伊始,就在縣城興建了“左傳精舍”,并立重修碑以志。公元1~6年(漢平帝時),《左傳》初立學宮。公元25~56年(東漢建武年間),《左傳》復立。《后漢書·鄭興范升、陳元、賈逵、張霸列傳》載:陛下知丘明至賢,親受孔子,而公羊傳谷梁傳聞于后世,故詔立《左氏》。晉夏侯湛賦詩贊左丘明曰:“世亂讒勝,君子道憂。丘明達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難,旁行不流。庶幾斯文,希志訓猷?!?/p>
公元637年(唐貞觀二十一年),太宗李世民頒《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廟詔》,封左丘明為“經師”,從祀文廟。左丘明后裔為此植槐紀念,稱“謝唐槐”。1008年(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趙恒,追封左丘明為瑕丘伯,授其四十七代孫丘芳衣巾,以主祀事。翌年,平陰縣令王諷重修“左傳精舍”并立碑詳述追封之事。1111年(政和元年)宋徽宗趙佶封左丘明為中都伯。宋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謂亦詩贊左丘明曰:“猗歟左氏,聞道素王。依經作傳,微旨用彰。詞有余韻,人鐐末光。慶封錫壤,廣魯之疆。”
元集賢大學士致仕李謙、翰林承旨張起巖均曾為左丘明賦詩作贊,或曰其“文章史學之治”,或稱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1371年(明洪武四年)肥城知縣丘明后裔丘思齊重修“左傳精舍”。1530年(嘉靖九年)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為“先儒”,敕建墓門坊,并親書“先儒之墓”。1642年(崇禎十五年)明毅宗朱由檢敕封左丘明為“先賢”。肥城知縣王惟精與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孫丘云特輯訂《左傳精舍志》?!蹲髠骶嶂尽吩O遺像志、本傳志、祠墓志、藝文志、譜系志等五卷,1741年(清乾隆六年)增 輯本現存于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檔案館。
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孫丘行鍵與六十九代孫丘玉潔捐資七千余兩重修縣學宮、癢門,咸豐皇帝書贈“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襲封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代孫孔廣啟題贈“承先衛道”匾。
1725年(清雍正三年),為避孔丘諱,上諭除“四書”“五經”外,凡丘均加“邑”部為“邱”,丘明及其后裔的丘字均改寫為“邱”。民初,丘氏后人閩杭清舉人丘荷、臺灣清進士丘逢甲認為雍正所為不公,呼吁去“邑”復“丘”,還祖先本來姓字。丘氏族人聞者紛紛響應,恢復了“丘”姓,而未聞者則仍沿用“邱”字至今。因此,丘與邱本是一姓,都是左丘明的后裔。1751年(乾隆十六年),清禮部重新確認丘明之謫孫為世襲奉祀生,并賜祭田18畝。
左丘明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孔子與其同好惡,稱其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賢。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學術思想是儒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蹲髠鳌纷鳛橐徊坑浭鲈攤?、論述精辟的編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學、文學價值,又是一部著名的軍事著作,是中國歷史經典之一。
- 左丘明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相傳為春秋末期曾任魯國史官,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晚年雙目失明,相傳著有中國重要的史書巨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于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鬃印⑺抉R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