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文學成就
-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xiàn)存詩四千二百余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于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zhàn)戰(zhàn)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楊萬里八歲喪母。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圣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 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xù)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后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jié)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zhàn),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銳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于敵,天下之憂,復有大于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tǒng)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御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同上《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wěn)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后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jié)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后邦寧,興國之計,就在于此(《轉對札子》)Q這些,都表現(xiàn)楊萬里的深刻見識和進步思想。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4)。
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展,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宮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xiāng)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fā)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余錢萬緝,他全棄之于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qū),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磯(公元1162-1214年}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保ㄟ~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保ā栋闲旃е偈「山姟罚┧且赃@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終于“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chuàng)造了他的“誠齋體”,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王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如《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睂懙们橹律钔?,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戲筆》、《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yōu)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志士,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留下了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特別是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親眼看到淪喪于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ㄆ湟唬薄皟砂吨鄞鞅绸Y,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二”(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fā)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霧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吁胎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挽詞》、《虞ZE相挽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zhàn)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象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郁,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并領略。楊萬里自己說過:“誰言咽月餐云客,中有憂時致主心?!保ā额}劉高士看云圖》)他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果飲絕句》、《初丸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郁憤。他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逼湓娭屑脑⒌纳钜?,值得后人細細咀嚼?!拔嵘覆徽茨?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寫出農家生活的艱難和疾苦,1: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后入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yè)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町,思想性和藝術性。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寫作極為勤奮,平生著述頗豐。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xiàn)存詩4200余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由其長子楊長藉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編定。
- 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jiān)。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禪,召除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1190),為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轉運副使。三年,改知贛州,不赴,乞祠祿而歸。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端问贰酚袀?。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自成一體,稱「誠齋體」。有《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稄櫞鍏矔份嫗椤墩\齋樂府》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