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生平
-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寓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后任當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御史,因病乞歸,后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潤州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 許渾
許渾,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陸(今湖北安陸縣),后遷居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縣)。武則天時宰相許圉師后裔。大和六年(832)舉進士。曾就任涂、太平二縣縣令。大中三年(849),遷監察御史,因病去官,東歸京口。后起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官終睦、郢二州刺史。一生酷愛林泉,淡于名利。其詩長于律體和絕句,格調豪爽清麗,句法圓穩工整。其登高懷古、羈旅游宦之作尤為時人稱道。曾自編詩歌「新舊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丁卯集》二卷,《續集》二卷,《續補》一卷,《集外遺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