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介紹
-
方孝孺(1357~1402年),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今屬浙江)人。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
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惠帝時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咨詢,當時《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朱棣奪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要滅其九族,方孝孺說滅十族又何妨,朱棣就把方孝孺的老師一家也算上,為師族。 當時受株連而遇害的達 847人,就是滅九族的。滅九族時,對已死去的要劈棺鞭尸。根據歷史記載,宗族親友株連者達800余人。因此方孝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誅滅十族的人。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阿,孤忠赴難,不屈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