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歷史評價
-
千古罕見真貴族 再過數(shù)百年,人們也很難想象,我中華居然出過這樣的人類驕子。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1840年、1856年兩次鴉片戰(zhàn)爭完敗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安知蕞爾微三島,竟敢橫行大九州”!內(nèi)憂外患,國仇家恨,求變之切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綱獨斷,發(fā)動政變,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頭;天地同悲,萬馬齊喑;禮儀之邦,原是人間地獄!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危難時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銳出,愛國不必忠君,為國家爭國格、為同胞爭人格,從三綱五常的古代奮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現(xiàn)代文明,行開天辟地之壯舉。 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超前見識羞今人 “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xiāng)愿也;惟大盜利用鄉(xiāng)愿,惟鄉(xiāng)愿媚大盜。”——也就是說,二千年來,無非上面是強盜,下面是奴才;上面是霸道,下面是茍且;上面是披著儒家外衣的狼,下面是披著儒家外衣的犬;上面指鹿為馬,下面難得糊涂;上面黑,下面厚……,主子使喚奴才,奴才獻媚主子。 “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賦稅之取于民,所以為辦民事之資也。如此而事猶不辦,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通義也。”——也就是說,領(lǐng)袖也好、官員也罷,不過都是為民辦事的,稅收是老百姓雇傭你們?yōu)槲肄k事的錢。 “幸而中國之兵不強也,向使海軍如英、法,陸軍如俄、德,恃以逞其殘賊,豈直君主之禍愈不可思議,而彼白人焉,紅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將為準噶爾,欲尚存噍類焉得乎?故東西各國之壓制中國,天實使之。” ——也就是說,沒有文明而只有堅船利炮者,只會是越強越禍害,此番石破天驚的“賣國”言論,不知能否振醒今日一些“憤青”?
勇氣人格耀中華 1897年1月,譚嗣同完成了沖決利祿、君主、倫常等一切網(wǎng)羅之學的《仁學》,鼓吹自由平等和人格獨立:“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廢君統(tǒng),倡民主,變不平等為平等”;他對君主專制造成的“慘禍烈毒”和三綱五常對人性的摧殘深惡痛絕,君為臣綱“尤為黑暗否塞,無復人理”。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詔告天下,宣布變法;8月21日,譚嗣同應(yīng)召抵京,“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議新政;9月21日那拉氏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大肆抓捕維新領(lǐng)袖,歷時103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嗣同聞變,竟日不出門,以待捕者”,并力勸梁啟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有招后起。”日本使館愿提供“保護”,被譚嗣同慨然回絕。“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譚嗣同,與林旭等其他5位維新志士于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英勇就義。 譚嗣同非為一人之江山,而是為天下蒼生求自由、謀幸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雖千萬人,我往矣”;“我自橫刀向天笑”:譚嗣同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實為華夏第一人杰,這顆劃過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異常耀眼的軌跡,引導、激勵著一個又一個不自由、毋寧死的熱血兒郎。
- 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學》,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抨擊。他的詩感情真摯,志趣豪邁,境界恢弘,筆力遒勁。有《譚嗣同全集》遺世。
作者介紹
譚嗣同的詩詞
- 《漢口遇風(白浪舡頭聒旱雷)》
- 《戊戌入都別友人(家國兩愁絕)》
- 《獄中題壁》
- 《過戰(zhàn)鳥山(冰玉相生愧獨頑)》
- 《除夕感懷(年華世事兩迷離)》
- 《別意(志士嘆水逝)》
- 《除夕感懷(內(nèi)顧何曾足肝膽)》
- 《似曾詩(死生流轉(zhuǎn)不相值)》
- 《似曾詩(柳花夙有何冤業(yè))》
- 《菊花石秋影硯銘(我思故園)》
- 更多譚嗣同的詩詞>>>
熱門名句
-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 轡壓馬頭金錯落,鞍籠駝背錦斕班
-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
-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 盡教春思亂如云,莫管世情輕似絮
-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 不堪腸斷思鄉(xiāng)處,紅槿花中越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