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羽生平
-
嚴羽生年大致在1192~1197年間,這正是韓侂胄北伐失利,宋向金屈辱求和的時候。卒年約在1241~1245年間,距1279年元滅宋,僅三十余年。
早年就學于鄰縣光澤縣學教授包恢門下,嘉定六年(1213年),嚴羽二十二歲左右時,離開家鄉(xiāng)福建邵武,至江西南城包恢之父包揚門下求學深造。包揚,是當?shù)仡H有聲名的宿儒,他先后受學于陸九淵和朱熹,神契于陸門 “本心之學”。由于當時包揚已年屆古稀,三年后包揚去世,嚴羽辭別師門,開始了長達七年左右時間的客游經(jīng)歷。在江西時曾受友人舉薦進入幕府,主要做案牘工作,未能受重用,故僅做了一年時間就辭任遠游至湖南,在湖南長沙、衡陽、洞庭等地漂游。在湖南洞庭時,嚴羽又曾進入軍營幕府,仍然是做案牘文書工作而并不受重用。嚴羽深感郁郁不得志,再次離任漂游至江西臨川,在臨川交朋結(jié)友。
嘉定十六年(1223年),嚴羽由江西臨川返回家鄉(xiāng)。紹定二年(1229年)十二月,福建路汀州發(fā)生了晏夢彪率領的農(nóng)民起義,他們很快就攻下了汀州、邵武軍、南劍州所屬各縣, 已近中年的嚴羽被迫離家避亂,飄泊于江西潯陽、南昌等地近三年。紹定三年(1230年)冬末,嚴羽第二次返鄉(xiāng)。紹定五年(1232年),江湖派著名詩人戴復古任邵武府學教授,以嚴羽為代表的邵武青年才俊們的詩社活動因之更加活躍,嚴羽、李友山諸人也與戴復古結(jié)下了友情。戴復古《祝二嚴》詩曰:“前年得嚴粲,今年得嚴羽。我自得二嚴,牛鐸諧鐘呂。……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舉,風雅與騷些,歷歷在肺腑。持論傷太高,與世或齟齬,長歌激古風,自立一門戶。”
嘉熙元年(1237年),戴復古辭教授職,返回臺州。臨行前作《別邵武諸故人》(《石屏詩集》),嚴羽則作《送戴式之歸天臺山歌》相贈。 第二年開春,嚴羽第三次離家,遠游吳越。[2]在漫游期間,他先后到過吳中(今江蘇吳縣)、臨安(今杭州)、錢塘和桐廬(今杭州附近)、瓜步鎮(zhèn)(在今江蘇六合縣)等地。嘉熙三年(1239年)春末,嚴羽客居瓜步鎮(zhèn)(今江蘇六合),瓜步以北正是宋蒙對峙的戰(zhàn)場。嚴羽在這里找到表叔吳陵,將自己論詩的書稿謄寫出副本交給他。之后,來到了南昌,由于南昌為官的朋友張南卿苦苦挽留。嚴羽在南昌住了一年多。約在嘉熙四年(1240年)冬末返鄉(xiāng),始了逐漸淡出的隱居生活,他先隱居在城郊,后來移居到邵武城外東潭山一個清幽秀麗的地方。他的住宅依山傍水,是個典型的隱士山莊。他一年到頭很少飲酒,朋友來訪,也只是以清茶款待。大約在淳祐五年(1245年)秋,好友上官良史到他隱居地訪問了他。據(jù)清季耆老傳說,南宋末年,文天祥鎮(zhèn)守南平,嚴羽以其年邁之軀離家投軍。抗元徹底失敗后,他堅守“丈夫兒富貴等浮云,看名節(jié)”的信條,不肯投降元人,避隱民間,不知所終。
有關嚴羽生平的資料非常有限,可供參考的僅有明朝弘治、嘉靖年間以及清朝乾隆年間編修的《邵武府志》、清代咸豐年間刊行的《邵武縣志》、明代何喬遠纂修的《閩書》、嚴羽同郡清代朱霞撰寫的《嚴羽傳》以及近代陳衍等編纂的《福建通志》等。
- 嚴羽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詳,據(jù)其詩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xiāng),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于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