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相關軼事
-
《世說新語》記載之盾曾養馬養鶴,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有人送給高僧支遁五十兩黃金和一匹駿馬。他處理這兩件事物的方法與眾不同,把黃金送了人,卻把馬留下來飼養,而且時時前往觀看。以世俗的觀點長看,黃金可以生利息,而馬卻要吃草料,何不把黃金留卜而把馬匹遣發?怪不得世俗之人都說支遁不善處理事物。支遁卻笑著說:“他們哪里知道?貧道愛其神駿之性耳!”“神駿之性”是名馬的一種了不起的英駿共相,這是百支遁以一個藝術欣賞的角度愛馬賞馬的超人之處。《神駿圖》描繪的是支遁愛馬的一個場面。
《神駿圖》是一件絹本重彩中國畫,工筆畫人物、海水和樹石。畫的右邊一僧人坐岸邊石床之上,身著架裟,肩負錫杖長達地面,此人就是支遁。支遁對面坐一士人,侍立者為西域奴仆,臂上立一雄鷹。三人都正凝視著迎面踏浪而來的駿馬。馬上騎者為一散發童子,手執木桿,欣然自得;馬無韁繩鞍韉,昂首健步,渡海如履平地,迎面馳騁。畫中,馬的駿健,人的凝眸,都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 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初隱余杭山,25歲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縣(今浙江省嵊縣)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眾百余。晉哀帝時應詔進京,居東安寺講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