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鐵事:無樓臺相公
-
當時有個詩人稱贊寇準:“有官居鼎,無地起樓臺。”“無樓臺相公”的美號就這樣叫開了。據說寇準初執掌相府的時候,生活還是很奢侈的,那么后來為什么會變成“無樓臺相公”呢?故事是這樣的——寇準平時喜歡聽歌,酒余茶后經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憂解悶。有一次,一個妙齡歌女來相府清唱,寇準見她面目姣好 ,聽她歌聲圓潤,一時興起,就賞她一匹綾緞。想不到歌女還嫌賞賜少,一臉的不高興。
當時寇準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見到這個情形很氣憤,事后就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熒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準讀了蒨桃的詩,很是感動。默默想道:蒨桃詩說的對,這一匹一匹的綾緞,都來之不易,隨心所欲揮霍是不應該的,就堅決改了,從此以后一直保持勤儉樸素的美德。
- 寇準
寇準(961─1023)字平仲,下邽(今陜西渭南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授大理評事,知巴東縣。累遷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為官敢直言。景德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對王欽若等南遷主張,力主抵抗遼軍進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陽)前線親自抗敵,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為王欽若所譖,罷知陜州。天禧三年(1019)再相。真宗病,劉皇后預朝政,準密奏請太子監國,事泄,為丁謂排擠,罷相,封萊國公。后貶道州司馬,再貶雷州司戶參軍。天圣元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三,謚忠愍。著有《寇萊公集》七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全宋詞補輯》另從《詩淵》輯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