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生平
-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泥陽。秦朝置泥陽縣,故址今甘肅寧縣米橋鄉。屬北地郡。三國時,黃初元年(220年),曹魏分河西8郡復置涼州,徙泥陽縣于祋祤(治在今陜西耀州河東堡東側)。更祋祤縣為泥陽縣,并為僑置北地郡治。
傅玄即出身于泥陽的官宦家庭,他是西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時,父被罷官,同逃難河南,“專心誦學”。“性剛勁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賞、不落俗塵,同情農民。舉秀才后,選為著作史,“撰集魏書”。再遷弘農太守。精心政務,忠于職守,數次上書,陳說治國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見超眾,奏章明析,封鶉觚男”。
晉武帝即位,進傅玄“爵為子,加駙馬都尉”,與散騎常侍皇甫陶共掌“諫職”。傅玄以銳敏的眼光,提出在階級、民族矛盾的實際情況下,應以“舜之化,開正直之路,體夏禹之至儉,舉清遠有禮之臣,以敦風節;未退虛鄙,以征不恪”。武帝贊同后,化針對晉社會依靠氏族,封官許愿,任人唯親唯勢,機構龐雜的情況,提出要以才錄官,考察官員政績,減少機構,使宦不廢職于朝,國無曠官之累。又針對農業衰敗,棄農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閑,不學無術的情況,提出“尊儒尚學,貴農商賤”。武帝甚悅,拜為“侍中”,成為近臣。
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條政見”,針對當時水旱災的情況,表達了他重農愛民的政治主張及反對“天命”的唯物觀點,晉武帝十分贊許地說:“所陳五事,言農事得失及水官興廢,雙安邊御胡政事猛寬之宜,申省周備,一二具之,此誠為國大本,當信急務也”。乃下令按“五事”辦理,并加傅玄為太仆。
- 傅玄
傅玄(二一七──二七八),字休奕,北地泥陽(今甘肅寧縣東南)人。幼年孤貧,博學能文,勤于著述。司馬炎作晉王時,命他作常侍。司馬炎篡位后,又命他作諫官。后來遷侍中,轉司隸校尉。歷史記載他任職期間,「性剛勁亮直」,使奸佞懾伏。他精通音樂,詩歌以樂府見長,其中不少是繼承了漢樂府的傳統,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現存詩六十余首,著有《傅子》內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