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梅堯臣梅公亭

  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間,歷代五建五修梅公亭,至“文革”時被毀,今僅存遺址,現為文物保護單位。

  東至是個老茶區,早在唐代官港的茶葉就火暴商邦,白居易筆下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指的就是當時隸屬于浮梁地區的官港。 梅公對東至的茶葉推崇備至,不僅著有《南有佳著賦》,且又作詩曰:“山茗烹仍綠,池蓮摘更繁”,把茶葉與池蓮并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葉就已負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

  梅堯臣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調任建德(今東至縣)縣令,直到景祐五年(1038)離任,在建德縣為官5個年頭。為人誠厚,清高自持,頗能體察民間疾苦,盡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經常深入鄉間百姓家微服私訪,與農人、與燒瓦匠、與貧婦交談,了解民間疾苦,還親自趕赴山林大火現場,洪水泛濫的溪流進行實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親,當時建德為山區小縣,縣署外有圈破舊的竹籬,需要修護,因此成了向官吏勒索的借口,梅堯臣來后果斷以土墻代替,并在院內植了一叢竹子。

  他深入官港茶區親自考察茶葉的生長氣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過程,作有《南有佳茗賦》:“南有山原兮,不鑿不營乃產嘉茗兮囂此眾氓。”傳說他作罷擲筆,捋須含笑說:“我乃采茶官也!”且又作詩曰:“山茗烹仍綠,池蓮摘更繁”,把茶葉與池蓮并為建德之美。游梅山寺時,曾作詩《游梅山寺》一首,詩曰:春山日可愛,因訪舊禪宮。路繞危溪入,橋椽古木通。白雞鳴屋外,綠水過庭中。獨坐昔云樂,何如親友同。

  《至德縣志》記載:他去官后,宋嘉定年間,人民為了緬懷他,把縣城改稱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為梅公堂以祀之,后邑令柴夢規改梅城后之白象山半山坡半山亭為梅公亭,以祀,后廢。元代,吳師道任建德縣令,他崇敬梅堯臣,至正二年(1342),即其址重新修建了梅公亭,有“半在山林”額,并作《梅公亭記》,贊頌他“以仁厚、樂易、溫恭、謹質稱其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知縣言震、清康熙十年(1671)知縣喻成龍、四十一年邑人又三次重建梅公亭。民國七年(1914)縣長王人鵬再次重修,并作文摹泐于亭基巖壁之上。文曰:“一亭縹緲臨秋蒲,兩岸波濤送晚潮”,此鵬光緒丁酉夢中得句也。迨民國壬子(1912)蒞官建德,越明 年甲寅(1914),在白象山麓重修梅公亭,亭成,適縣名更曰秋浦,回憶舊句,不禁有明月前身之感焉。乙卯(1915)仲秋蓼城王人鵬記。”亭,磚木結構,呈長方形,畫棟雕梁,為樓閣式建筑,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飛翹,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時梅公亭被毀,今僅存遺址,現為東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介紹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稱梅宛陵。以從父蔭為桐城、河南、河陽主簿,歷知德興、建德、襄城。皇祐初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東都事略》有傳。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二首。

梅堯臣的詩詞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