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生平
-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玨任為沿江制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閑廢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 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謚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胡適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話文學史》說過,劉“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林希逸《后村先生劉公行狀》說當時人“言詩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號稱一代文宗。
劉克莊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他與江湖派戴復古、敖陶孫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謂余能詩"(《跋趙崇安詩卷》)。"江湖社友猶以疇昔虛名相推讓"(《刻楮集序》)。他的《南岳稿》曾被陳起刻入《江湖詩集》。但他后來不滿于永嘉四靈的"寒儉刻削"之態,也厭倦了江湖派的膚廓浮濫,而致力于獨辟蹊徑,以詩謳歌現實。所以他的詩終于擺脫了四靈的影響,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詩人之上。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時間都很短暫,多數時間被貶斥出守外郡,這樣便擴大了眼界,接觸社會面較為廣闊,詩歌內容亦隨著豐富起來。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國勢江河日下,金人占領的淮河以北地區始終不曾收復,又逐漸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為一個關心祖國命運而又在政治上屢受打擊的詩人,他只有"夜窗和淚看輿圖"(《感昔二首》),感慨"書生空抱聞雞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詩歌抒發憂時的孤憤:"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國土淪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踐踏破壞(《揚州作》),同情遺民的悲傷(《書事二首》其二),關懷戰士的疾苦(《贈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國的統一(《破陣曲》)。對于南宋王朝依靠"歲幣"換取茍安的妥協投降路線,他極為憤慨(《戊辰即事》);對于文恬武嬉的腐敗現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繩伎》、《聞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組以邊防為題材的歌行體詩歌,明顯地模擬中唐"新樂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與統治者的奢侈驕橫,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其中《賣炭圖》嘆息:"盡愛爐中獸,誰憐窯下人",與白居易《賣炭翁》也極其相似。他對陸游、楊萬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誠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詩活潑跳脫,就深得楊萬里"誠齋體"的旨趣。可是他學陸游不免才力不逮,學誠齋又不免流于質俚淺露,因而其詩瑕瑜互見。他的《后村詩話》和一些論詩文字提出過一些很有價值的詩歌見解,比如批評當時貴理學而忽視詩歌特性,把詩寫成押韻的語錄講義的風氣,《后村詩話》論詩較能注意聯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類語錄式和《題何秀才詩禪方丈》一類頌偈式的詩歌,而且應酬疊和之作太多,率爾成章,不免疏于辭采,缺乏性情。“晚節頹唐,詩亦漸趨潦倒”(《四庫全書總目》)。
劉克莊生前曾自編文集,囑林希逸為序,繼有后、續、新三集,其季子山甫匯為《大全集》 200卷。《四部叢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詞集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后村別調》 1卷,《□村叢書》本《后村長短句》 5卷,今人錢仲聯有《后村詞箋注》4卷。
劉克莊是最早的《千家詩》編選者, 他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曾作為《四庫全書》未收書編入《宛委別藏》。然而劉克莊的《千家詩》并非啟蒙類讀物,,后來廣泛流傳的《千家詩》,多題為南宋謝枋得選注、清王相增補修訂。
-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補將仕郎,次年調靖安主簿。先后為江淮制置使李玨、廣西經略安撫使胡槻辟置幕府。寶慶元年(1225)知建陽縣。以言官箋克莊《落梅詩》,激怒史彌遠,卷入江湖詩案,經鄭清之力辯得釋。端平初,真德秀帥閩,辟為帥司參議官。次年,遷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右郎官。嘉熙間,歷知袁州、廣東提舉,升轉運使兼提舉市舶使。淳祐六年(1246),入對,首論右相史嵩之奸,賜同進士出身,除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討官。遷御史兼崇政殿說書,暫兼中書舍人。因拒為史嵩之除觀文殿大學士致仕草制,被劾罷。十一年春,入朝為起居舍人兼侍講,僅半年又被罷。景定元年(1260),再入朝,歷除秘書監,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權工部尚書兼侍讀,出知建寧府。五年,以煥章閣學士致仕。咸淳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林希逸為撰行狀,洪天錫為撰墓志銘。克莊一生四立朝,敷奏剴切,有直聲。詩學晚唐,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內長短句五卷,別出單行者有汲古閣本《后村別調》一卷,《彊村叢書》本《后村長短句》五卷。楊慎《詞品》卷五:「《后村別調》一卷,大抵直致近俗,效稼軒而不及也。」陳廷焯《云韶集評》:「潛夫感激豪宕,其詞與安國相伯仲,去稼軒雖遠,正不必讓劉(過)、蔣(捷)。世人多好推劉、蔣,直以為稼軒后勁,何也·」劉熙載《藝概》卷四:「劉后村詞,旨正有語有致。其《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云:『粗識國風關睢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又云:『我有平生離鸞操,頗哀而不慍微而婉。』意殆寓其詞品耶。」馮煦《蒿庵論詞》:「后村詞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劉克莊是南宋后期重要的辛派詞人。詞集名《后村長短句》。劉克莊以獨具一格的創作,雄踞南宋詞壇。《后村詞》表現了作家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他在詞中表現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對北方故土的懷念,以及個人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感慨。如《玉樓春》中「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等名句,寫得愛國情深,蒼涼沉郁。《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一詞譴責南宋統治者不聯合北方義軍進行抗金斗爭,只知茍且偷安。而自己卻壯志難酬。明人楊慎《詞品》中稱其「壯語亦可起懦」。還有一些詞表現出關心民生疾苦,并為民請命。《后村詞》不屑于刻紅剪翠,但也不乏清切婉麗之作。有的詞作思想較為消極頹喪。劉克莊和劉過、劉辰翁并稱辛派「三劉」。他繼承了辛詞愛國主義的傳統和豪放雄渾的藝術風格,在「三劉」中成就最高。《后村詞》學習辛棄疾,說理敘事,運用自如,但有時議論過多。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詩5000多首,詞200多首,《詩話》4集及許多散文。作品體裁豐富,題材廣泛。他長期閑賦鄉居,對莆田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有細膩的觀察、較深的了解,并將之反映于作品中。它的不少詩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南宋莆田地區的雜劇、百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