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音樂貢獻
-
李延年不但善歌,且長于音樂創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穎高超,且思維活躍,他曾為司馬相如等文人所寫的詩詞配曲,又善于將舊曲翻新,他利用張騫從西域帶回《摩訶兜勒》編為28首“鼓吹新聲”,用來作為樂府儀仗之樂,是我國歷史文獻上最早明確標有作者姓名及樂曲曲名,用外來音樂進行加工創作的音樂家。他為漢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樂舞。
李延年把樂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間樂歌進行加工整理,并編配新曲,廣為流傳,對當時民間樂舞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李延年對漢代音樂風格的形成及我國后來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李延年
李延年,漢代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樂工出身,父母兄弟亦均為樂工。善歌,有善創造新聲。武帝時在樂府中任協律都尉。為《漢郊祀歌》十九章配樂,又仿張蹇傳自西域的《摩訶兜勒》曲,作「新聲二十八解,用于軍中,稱「橫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