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生平
-
萬歷三年(1575)李流芳出生于嘉定南翔一戶官宦人家。原籍安徽歙縣南豐。祖父 李文邦為遷翔始祖,任成山衛指揮使,封贈公爵。父親李汝筠系縣學生。伯父李汝節是嘉靖進士,官安吉知州。堂兄李先芳。萬歷進士,四川參議。李流芳兄弟四人:長兄李元芳,諸生,詩人;仲兄李名芳萬歷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弟李三芳,定海縣丞。李流芳排行第三,人稱李三長蘅。
李流芳青少年時,潛身東林庵中,認真讀書,企求科舉入仕。萬歷三十四年(1606),32歲中舉,后又兩度赴京參加殿試皆不第。時朝廷為太監魏忠賢及其黨羽把持,仕途兇吉難料。他感到氣餒,回到家鄉,自建“檀園”,絕意仕途。他經常游覽杭州西湖,一邊游湖一邊作畫,并提筆寫下一系列題跋,一派高人逸士之風度。為人耿直,詩風清新自然,文品為士林翹楚。魏忠賢建生祠不往拜,與人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
李流芳和程嘉燧,詩文書畫齊名。李氏曾對好友錢謙益說:“精舍輕舟,晴窗明己,看孟陽(程嘉燧)吟詩作畫乃是生平第一快事。”錢謙益曰:“吾卻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崇禎元年(1628),錢謙益被放,坐帳論牘,病中的李流芳聞訊,扶枕浩嘆:“不可為矣!”
崇禎二年 (1629)閏四月三日李流芳卒于檀園,享年五十五歲。錢謙益作《李長蘅墓志銘》,程嘉燧書丹,宋玨篆蓋,侯峒曾作《祭李長蘅先生文》。清嘉定詩人林大中有詩夸其“憶當晚明時,官途亦多術。高士多鄙之,堅臥獨不出。詩筆能清真,畫品亦超軼。不拜千古事,名言殊簡質。孝廉憂國家,嘔血遂以卒。”大書畫家董其昌曰:“其人千古其藝千古!”
-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市)。三十二歲中舉人,后絕意仕途。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學吳鎮、黃公望,峻爽流暢,為“畫中九友”之一。亦工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