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程顥軼聞傳說:縣令妙破訛詐案

  1068—1078(宋神宗熙寧)年間,擔任監察御史的洛陽人程顥,在當山西晉城縣令時,曾以寥寥數語破了一件訛詐案。

  當時,有一個姓張的財主得急病死了,棺木埋葬后的第二天一早,有個老頭來到他家門口,對著財主唯一的兒子說:“我是你父親,現在我年紀大了,無依無靠,來和你一起生活。”接著,老頭一五一十向財主的兒子說明了來由。財主的兒子非常驚訝,于是拉著老頭一起到了縣府,請求縣令判斷。

  老頭先說,“我是個郎中,因家中貧困,四處流浪,為人治病,一年中很少回家。妻子生下兒子,無力撫養只得狠狠心腸把兒子送給張財主。某年某月某日,由村上的李某抱去,鄰居阿毛親眼看見。”“事隔那么多年,你怎能把事情說得這么詳細呢?”老頭說:“我是從遠地方行醫回村后才聽說的,當時記在處方冊的背后。”說著從懷里掏出處方冊遞給程顥,上面用毛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小兒抱走,給了張三翁。程顥問財主的兒子:“你今年多大歲數?”財主的兒子答道:“36歲。”程顥又問:“你父親今年多大年紀?”“76歲!”

  程顥對老頭說:“聽見了吧,這人出生的時候,他父親才40歲,這樣的年紀,別人怎么會稱作張三翁呢?”

  老頭聽罷,驚恐異常,承認了自己妄想訛詐財主家的錢物,奪人田地,才來冒認兒子。

作者介紹

程顥 程顥 程顥北宋(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陽,生于湖北黃陂縣灄源鄉(今屬紅安)。宋代大儒,理學家、教育家,封“先賢”,奉祀孔廟東廡第38位。 與程頤為同胞兄弟,世稱“二程”。“二程”早年受學于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宋神宗趙頊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系。 其家歷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書虞部員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黃陂縣令,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卒于該縣。父程珦年幼無力返鄉,遂居于黃陂,曾任黃陂縣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響,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稱。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舉進士后,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 神宗初,任御史。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不受重用,遂潛心于學術。《宋史》本傳稱:“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后得之”。與弟程頤開創“洛學”,奠定了理學基礎。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陽、扶溝等地設學庠,并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體系。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養圣人,“君子之學,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棄也”。孝者所當孝,弟者所當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認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愛物,謹守封建倫常。學《論語》、《孟子》則為“知道”,“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大學》、《中庸》亦不可不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極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總之,教育必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以儒家倫理為教育之基本內容。程顥還提出,讀書以期“講明義理”,注重讀書方法,“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不可“滯心于章句之末”,為此者乃“學者之大患”。同其理學思想一樣,程顥的教育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后人為求學統淵源,于他講學之處立祠或書院以為紀念。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師講《易》處(今河南開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撫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書院,祀二程于講堂。另嵩陽書院亦為紀念二程所立。《嵩陽書院志·序》稱:“嵩陽書院,宋藏經處,兩程夫子置散投閑與群弟子講學地也”。 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賜謚程顥為“純公”,程頤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川伯”,并“從祀孔子廟庭”。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詔令兩程祠以顏子(即顏淵)例修建, 規制比于闕里,前后殿廡齋室等房共六十余間,祭文稱頌兩程“闡明正學,興起斯文,本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進儒為賢, 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兩程祠‘學達性天’匾額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編成的《河南程氏遺書》、《河南程氏外書》、《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經說》等,程頤另著有《周易傳》。二程的學說后來由南宋朱熹等理學家繼承發展,成為“程朱”學派。

程顥的詩詞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