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秉燭夜游圖(花萼樓頭日初墮)賞析
-
這是一首題畫詩,寫的是有關唐玄宗李隆基的歷史題材,詩中極意描寫唐明皇沉酣酒色,忘懷國事,終于釀成安史之亂,含有針砭時弊,諷喻統治者的新意。【明皇秉燭夜游圖】
花萼樓頭日初墮,紫衣催上宮門鎖。
大家今夕燕西園,高爇銀盤百枝火。
海裳欲睡不得成,紅妝照見殊分明。
滿庭紫焰作春霧,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譜霓裳試新按,內使頻呼燒燭換。
知更宮女報銅簽,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飲終此霄,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愁風露漸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嬌。
琵琶羯鼓相追續,白日君心歡不足。
此時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蘇臺上長夜歌,江都宮里飛螢多。
一般行樂未知極,峰火忽至將如何。
可憐蜀道歸來客,南內凄涼頭盡白。
孤燈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蕭瑟。
這首詩不膠著于靜態畫面的摹繪,而能夠放開筆觸,驅遣想像,從夜宴的熱烈場景,一直伸展到烽火戰亂的慘狀與凄涼的晚境,并在這樂極生悲的變化過程中,寄寓著諷喻垂戒的用心。這實際上是將詠史感事的筆意引進了題畫領域。詩篇所敘內容跨度雖大,章法卻很嚴密,不僅前后比照鮮明,而且通首用燭火作引線,轉折過渡,貫串首尾,頗見匠心。至于語言明麗,鋪敘生動,音聲和美,情思宛轉,以及逐章轉韻、平仄相間的格式,承受自元、白“長慶體”,也增添了詩的魅力。全詩多從白居易《長恨歌》化來,但無一語相襲,顯示了作者在詩歌藝術上的不凡功力。